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大明官場之名落孫山> 第3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二) (1 / 2)

古人特別重視孝敬老人,漢朝時還有人以行孝而被朝廷徵辟為官,孝廉一詞也誕生於此時,在明朝時孝廉已經轉化為對舉人的尊稱。

歷城知縣想淡化韓續院試之前被抓捕引起的負面影響,自然要另立一個極有影響的事件轉移民眾的注意力。

何況高度推崇李鎮兄妹欲賣身行孝之事,還能打擊韓續的名聲,一舉數得之事,歷城知縣何而不為之?

李鎮因為是家中獨子,他父親在世時讓他讀過幾年蒙學,也算是半個讀書人,經營個書鋪,在他看來還不易如反掌。

現在雖然沒有正式接掌書鋪,李鎮已是對此事信心滿滿,一提起此事便熱血沸騰,早就謀算著怎麼管理經營書鋪之事。

孫山雖然知曉在古代行商極為不易,且李鎮一家沒有一點兒靠山,比起張廣發還要艱難萬分。

可他和李鎮如今交情淺薄,不好太過分干涉此事,便決定聽之任之。

於是孫山拱手行禮向李鎮祝賀得到一個好生計,直樂得李鎮雙眼咪成一條縫,笑得合不攏嘴。

第二天孫山應約參加了燒尾宴,在宴席中才得知了自己只是個新增補附生,卻有機會參加鄉試之前的科試。

同時他也知曉了不是每個秀才都有機會參加鄉試秋闈考試,還要參加由學政主持的科考,成績進入到一二三等的生員才有資格參加鄉試。

孫山至此是信心大喪,自己一個吊榜尾的新晉生員,能夠過三關斬六將考入科試前三等嗎?

不過很快他便振作起來,事已至此已經沒有退路可以選擇,自己必須全力以赴對待這次科試,並期待能夠順利進入前三等行列。

否則一旦萎靡不振,不專心學習,今年的生員歲考不過關,成為考試成績最低等者,這剛到手的生員功名便會被學政黜落除名,那才是慘不忍睹的悲哀結局。

同樣保持忐忑不安之心的還有範閒,他一出歷城縣衙,便追趕上孫山,和孫山一起探討並互相鼓勵。

看到天色尚早,範閒便熱情的邀請孫山去家中做客,還自嘲道:“孫年兄,家中雖沒有大魚大肉待客,可豆腐一定管夠,孫年兄可賞臉乎?”

孫山不知其話中何意,便順口回應著:“嗚呼,魚肉非吾願,青菜豆腐足矣,如此山便叼擾範年兄了。”

來到范家一看,孫山才知曉範閒為何說豆腐管夠,原來範妻和範母在農閒時以賣豆腐為生,供養著範氏一家人。

也怪不得範閒捨棄儒家士子身價,肯去寫被時人視為下乘文學的白話小說賺取錢財。

也正因為孫山不像別的讀書人那般鄙視白話小說和其作者,範閒才願意和孫山真誠的交往。

看來範閒也不太喜歡寫此等文章,也許也和時下讀書人一樣鄙夷不屑,只不過是為了生活所逼迫而已。

孫山原本不知曉範閒已經是兩個男孩的父親,沒有準備見面禮物,又看到范家生活窘迫,便掏出兩錠五兩的銀餜子,送給兩個頑童當作見面禮物。

當範閒想予以拒絕時,孫山佯裝不悅的怪責道:“範年兄此言差矣,朋友之間有通財之誼。山沒有給兩個賢侄準備見面禮物,已是先失禮在前,難道範年兄還要山做個收回禮物的無信之人嗎?”

範閒見孫山動怒,便漲紅著臉色讓兒子們收下禮物,還令他們向孫山行拜謝禮,一絲不苟的按照禮儀行事。

席間二人越談越投機,當孫山透露出自己真得很看重範閒寫話本賺錢養家之事,並對此事大加讚揚勉勵,範閒才從此放棄了舊時看法,真正喜歡上這個行業。

正在孫山忙著交友和苦讀經書準備迎接科考時,青州府教諭宋容正在焦灼不已的在監押房間內走來走去,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無從抉擇。

他自從被監押起來以後,一直在房間內坐臥不安,為即將到來的懲罰有些擔憂煩惱。

宋容既然知曉是青州知府崔博要對付自己,便絕對不會只用'官員宿娼’來治罪宋容。

這種在太祖洪武年間還算是條大罪,現在已經淪落為邊緣化的律法,崔博如果太過於較真,以後會在大明官場上寸步難行。

也許崔博正在加緊著手調查自己的隱私和錯誤,說不定又會做出三分真七分假的所謂證據汙衊自己,到那時才是宋容一家的極大災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