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道四書五經題目都不太難,其中一道四書題目出自於“論語”。
題目為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這個題目倒是極為好理解,是子路與孔子的一句對話,子路滿面生氣的問道:“君子也有困厄嗎?”。
孔子回答道:“君子能夠安於困厄,而小人困厄之時,就會胡作非為,肆意搗亂。”
這明顯是道大題,有問有答且能快速想到此題目的具體出處,不像縣府二試時出的極為刁鑽古怪的截搭題,那麼難以摸不著頭腦。
明朝規定科舉考試中,除了童子試準允出小題,甚至於截搭題,以及試帖詩,其他科考自院試起一律出大題,也就是所謂的正題。
這樣以來眾考生都知道題目的出處,甚至以前做過不少這類題目,那麼就更有競爭性了。
你得考慮著怎麼寫得更加出色,更加出類拔萃,更加能打動眾考官,更加能貼近主副考官的習性。
能夠更加以朱子集註表達出你自己的思想,和顯露出你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樣你才可以脫穎而出,擊敗十之八九的競爭對手,才能夠出人頭地高中榜單。
孫山喜愛填詞寫詩,對詩詞極有興趣,五經中他便選擇了《詩》,也就是以詩經為主經。
《詩經》被孔子在《春秋》中贊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其中詩經中的一道題目為“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遊,淮夷來求。”
大體意思是:“長江的江水波濤洶湧,武士們出征如奔騰的江水,他們不為了享樂和遊戲,為的是把淮夷的叛亂平定。”
這當然是字面上的含義,考生們還要結合南宋大儒朱熹的解釋進行二次創作,才能寫出一篇上得了檯面的制藝文章。
孫山對這兩道題目倒極為熟悉,另外兩題也有所觸及,都能寫出不錯的制藝文章。
可是怎樣才能讓閱卷官滿意透過,最終取得主副考官的青睞,這可就是一個大難題了。
孫山一直對此事猶豫不決,現在又思考起這個難題,又陷入難以抉擇之中。
一直折騰到傍晚時分,他幾經思慮掂量之後,才決定遵從自己的行文習性,寫出自己的心中所思,至於考官們看不看好文章,他決定去碰一碰運氣。
畢竟考生們都會依照著林垠和陶潛的古板文風去寫作,自己不相信林陶二人一定會去選擇或者專門選用那樣的文章。
自己依照自己的本心去寫,也許會起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能僥倖獲得考官們的贊同,登上杏榜也未必沒有可能性?
幾乎與此同時,青州府試案首卓超和那姓範的三旬書生都做出了決斷,依照林陶二人的寫作風格去寫作,只不過卓超做了點改動,寫作文風略微新穎一些。
他們二人都自信以自己的寫作水平,考卷可以進入到副考官或主考官的手中,進行最終閱卷。
到時候自己的文章必能打動主副考官,而自己的名次排在杏榜前面的可能性更加大一些。
王才拿到考題之後,一直高興的合不攏嘴,老天爺保佑我王才啊,竟然有兩道四書題目和一道五經中的書經題目猜中了,宋容果真不虧是猜題聖手,真是名不虛傳啊!
這些題目他已做過好多次了,最近又按照林陶二人的行文風格重新寫作了幾篇,竟然出現在首場考試的試卷上,看來老天保佑自己此次院試必中矣。
王才不作思索的在草稿紙上一揮而就,期間根本不做任何停留,一囗氣將四篇文章寫完,才驚然發覺有些大事不妙啊,這也太招人眼目了!
於是用筆在草稿紙上塗寫了不少字,或用筆勾畫些不佳詞句,一番騷操作下來,浪費了不少時間。
孫山既然已經決定了自己的行文風格,寫作起來便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破題和承題很快寫將出來,下面的便好寫許多,按照八股文固定的格式一路寫下去,至落下部分結束全文,一篇不足千字的制藝文章便很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