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問題後,玫瑰的腦海中迅速浮現出金敏老師和依飛老師的身影。這兩位老師在創作領域經驗豐富,見解獨到,玫瑰深知,此刻他們或許就是帶領團隊走出困境的關鍵。她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掏出手機,手指在螢幕上快速舞動,將作品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及在交流活動中所遭遇的尷尬場景,仔仔細細地向兩位老師描述了一番,隨後又精心挑選了作品中問題較為突出的部分內容傳送過去。
傳送完畢後,玫瑰緊緊握著手機,眼神中滿是期待,彷彿手機成了連線希望的紐帶。不多時,金敏老師的回覆訊息便出現在螢幕上。老師溫暖而有力的文字,如同一股春風,瞬間拂去了玫瑰心中的些許陰霾:“孩子們,彆氣餒,創作之路本就充滿坎坷,遇到問題是成長的契機。就你們作品的情節邏輯而言,部分情節之間的銜接稍顯生硬,可適當增加過渡環節,讓故事的發展水到渠成。在人物塑造方面,某些角色的性格特點不夠鮮明,需要進一步挖掘其內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鮮活。”玫瑰逐字逐句地讀著,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老師的建議猶如一盞明燈,為他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幾乎與此同時,依飛老師的電話也打了過來。玫瑰趕忙按下接聽鍵,依飛老師那熟悉而親切的聲音從聽筒中傳來:“玫瑰啊,我看了你發的內容,咱們從宏觀的故事架構說起。目前故事的整體框架稍顯鬆散,缺乏一條貫穿始終、能夠緊緊抓住讀者注意力的核心線索。這就好比蓋房子,框架不穩,房子就容易搖搖欲墜。從微觀的細節描寫來講,一些場景和人物動作的描寫還不夠細膩,無法讓讀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細節決定成敗,這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依飛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切中要害,玫瑰一邊認真聆聽,一邊不住點頭,同時用眼神示意其他成員圍過來一起聽。
大家迅速聚攏在玫瑰身邊,每個人都神情專注,豎起耳朵,生怕錯過老師的任何一個字。隨著老師的講述,他們時而皺眉沉思,時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在老師的指導下,原本籠罩在大家心頭的那片黑暗,彷彿被撕開了一道口子,一絲曙光悄然透了進來。原本低落的情緒,也如同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逐漸被重新燃起的鬥志所取代。
聽完老師的話,崔百合趕忙拿來紙筆,大家圍坐在一起,認真記錄下老師的每一條建議。飯敏正一邊記錄,一邊嘴裡唸叨著:“增加過渡環節,挖掘人物內心,構建核心線索,細化細節描寫……”得利則一邊記錄,一邊思考著如何將這些建議融入到作品的修改中,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金達萊專注地盯著紙張,手中的筆不停地舞動,彷彿要將老師的建議深深地刻在紙上,更刻在心裡。
記錄完畢後,大家放下手中的筆,面面相覷,片刻的沉默後,玫瑰率先打破沉默:“老師們的建議太寶貴了,咱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麼把這些建議巧妙地融入到修改中。就拿情節邏輯來說,金敏老師提到增加過渡環節,我覺得我們可以在情節轉折的地方,透過主角的內心獨白或者與其他角色的簡短對話,來自然地引出下一個情節。”
飯敏正眼睛一亮,緊接著說道:“對呀,這樣既能解決情節生硬的問題,還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主角的行為動機。而且在增加有趣元素的時候,也能透過這些過渡環節,讓趣味性與邏輯性更好地結合。比如說,在主角遇到突發情況時,可以讓他先在心裡吐槽一句,既增加了趣味性,又為後面的情節發展做了鋪墊。”
得利點頭表示贊同,接著說:“關於人物塑造,我們可以根據依飛老師說的,深入挖掘每個角色的成長背景。比如主角,我們可以詳細描寫他小時候的一次重要經歷,正是這次經歷塑造了他現在的性格特點,這樣在故事中他的行為就會更加順理成章。同時,對於配角,也不能忽視,為他們設計一些獨特的小癖好或者不為人知的夢想,讓他們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
金達萊也加入討論:“在故事架構方面,我們確實需要一條核心線索。我想可以圍繞主角的一個核心目標展開,所有的情節都朝著這個目標推進,這樣整個故事就會更加緊湊,讀者也更容易跟上節奏。而且在推進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情節發展,適時地展現人物的成長和變化。”
崔百合在一旁認真地聽著大家的討論,不時在記錄的紙張上做著補充。這時,她抬起頭來說道:“細節描寫也很關鍵,依飛老師說得對,我們要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描寫一場校園活動的場景時,可以詳細描寫現場的佈置、同學們的表情和動作,以及主角在人群中的獨特感受。透過這些細節,不僅能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還能更好地烘托氛圍。”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每個人都結合老師的建議,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對他人的觀點進行補充和完善。他們從故事的開頭開始,逐段分析如何進行修改。對於每一個情節,都思考著怎樣運用老師的建議,讓其更加完美。
在討論到一個關鍵情節時,大家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這個情節是主角面臨一個重大抉擇,之前的版本中,主角的決定略顯倉促,缺乏足夠的鋪墊。根據老師的建議,大家開始思考如何透過增加過渡和挖掘人物內心來完善這個情節。
飯敏正率先打破沉默:“我們可以在主角做出決定前,安排一場他與導師的對話。導師的一番話,引發主角對自己過去經歷的回憶,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這樣就能為他的決定做好充分的鋪墊。”
得利接著說:“沒錯,而且在回憶過程中,我們可以穿插一些細節描寫,比如回憶起小時候在困難面前父親鼓勵他的眼神,這樣不僅能豐富人物內心,還能讓讀者更深刻地理解主角的性格形成。”
金達萊也補充道:“在描寫主角做出決定的瞬間,可以著重刻畫他的表情和心理變化,讓讀者感受到這個決定的艱難和重要性。比如,‘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但很快,堅定的光芒便佔據了整個眼眸,彷彿做出這個決定用盡了他所有的勇氣。’”
崔百合在一旁認真記錄著大家的想法,同時說道:“這樣修改後,這個情節肯定會更加豐滿和立體。而且在語言表達上,我們也要注意,要讓每一句話都精準地傳達出我們想要表達的情感和資訊。”
隨著討論的深入,大家對如何將老師的建議融入作品修改越來越清晰。他們不再為之前的挫折而沮喪,相反,此刻的他們充滿了鬥志和信心。他們深知,有了老師的專業指導,加上團隊成員的齊心協力,一定能夠讓作品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