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支援伊爾 14仿製機的專家則強調其穩定性和可靠性,認為這是現階段更務實的選擇。
高層在仔細傾聽完雙方的意見。
發現大家最大的討論點,並不是在仿製機上。
因為仿製機的各方面滿足大家的期待。
而且成功率也非常高,畢竟已經擁有了很明確的前路。
所以大家討論最多的,是運20這個原創機型,最後能否成功起飛?
畢竟,在飛機研發的歷史上。
很多都是設計得非常好,但最後卻沒能飛上天,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林朵朵做出了一些解釋,但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運20的樣機並沒有製造出來,任何的解釋,都是根據紙面引數解釋的。
有人問她,運20肯定能飛上天嗎?
林朵朵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但如果龍晨在這裡,他肯定會拍著胸脯說,一定可以。
畢竟雙方的底氣是不一樣的。
高層笑著說:
“我理解大家對運20的擔憂,但創新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運20專案雖然充滿挑戰,但我們有信心克服困難。”
“而且,兩個專案並非相互排斥,它們都能為大夏國的航空事業做出貢獻,一個是現在立足現在的保障,一個是立足未來的發展,我認為不衝突。”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讓一些原本持懷疑態度的人開始重新思考,最終會議沒有對運20的專案產生限制,讓運20繼續按照原定計劃研發生產。
林朵朵鬆了一口氣,好險。
差點就壞了龍工的事情。
……
又過了一段時間,運20到了關鍵時間點。
運20專案團隊在龍晨的帶領下,成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生產線順利執行,各個零部件的生產和組裝都按計劃有序進行。
當第一架運20樣機的主體結構逐漸成型時,整個研究所都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