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速度已然相當快速。
而熟練掌握珠心算的人更是能在心裡放一把算盤。
看到題目不用拿出算盤,就能將答案說出來。
再看計算機。
即便是見多識廣的乾教授。
面對操作的不是很多的計算機。
也只能用目光不停尋覓,然後用兩根手指慢慢的一個一個的按下。
如果要算一頁資料,他們有信心,在乾教授剛按完前幾行的算式之前,就已經將答案利用算盤算出來。
所以他們不理解為什麼要使用這東西。
用大家已經用的很熟練的算盤不好?
這何嘗不是一種對西方技術的盲目信任?
乾教授微微凝眉。
他看出來,大家有對熟悉工具的依賴,也有對未知新技術的牴觸。
但這是人之常情。
畢竟人都想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
可對於科研人來說,這是不對的想法!
世界在發展,科技在進步。
每一天都是日新月異的變化。
如果科研人連新的科研工具都牴觸,談何追上雄鷹帝國和大熊帝國?
乾教授耐心的說,“小劉,你說的沒錯,咱們大夏國老祖宗五千年的算盤,的確是計算領域的一個重大的發明,也極大的推動了計算的發展,我們用起來也是手到擒來……”
“可是,這段時間大家也應該有所感受,計算團隊為了完成每天的計算任務,日以繼夜的工作,但人畢竟是人,是需要休息的,誰能做到二十四小時高速運轉,還能保證不出錯?”
眾人語塞。
小劉也說不出來話。
人會感到疲憊,有時也會出錯。
他們是有經驗的。
一旦某個環節計算錯誤,可能導致一整天,甚至幾天的計算都白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