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面向臺下,微笑著揚聲道:“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辯岑鳴蟬。我們的口號是——”
“天戴其蒼。地履其黃,中文辯論,橫掃八荒。”
口號整齊又響亮,她們四人的表現無可挑剔,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
隨著落座,掌聲響起。
等掌聲停止,便輪到反方自我介紹。同樣氣勢十足,唯一不同的是經管系的口號是一人一句。
而等到四辯時,她緊張地卡了殼。
岑鳴蟬端坐著,看著對面四辯臉上顯而易見的慌亂,心裡開始幸災樂禍。
岑鳴蟬從沒想過被她們視為勁敵的經管系,其實也不過如此。
從開篇立論到自由辯論,很明顯都是中文系更勝一籌。
就剩下了總結發言階段。
岑鳴蟬深吸一口氣,她一定要比對面四辯表現得更好才可以。
按照規則,由反方四辯先發言。
岑鳴蟬抿著唇,聽著她的稿子,手掌偷偷往下摸了摸口袋。
確認那個法寶還在。
反方四辯發言完畢,主席看向正方:“接下來,請正方四辯總結發言,發言時間同樣為四分鐘。”
岑鳴蟬聞聲站起身來,她先向主席點頭示意,聲音堅定:“謝謝主席,各位領導、評委、觀眾,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對方辯友的精彩發言。”
“今天我們的辯題是在人生中,應該做大海裡的小魚還是小溪裡的大魚…”
“…面對以上真知灼見,希望隊友辯友能夠迷途知返,知錯就改。如果執迷不悟,一錯再錯,那麼這——就是堅持做小溪裡的大魚的下場。”
她一邊說,一邊掏出了口袋裡先前三辯買回來的小魚幹。
報告廳裡瞬間笑聲一片。
岑鳴蟬微笑著,說出了最後一句發言稿:“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認為在人生中,我們理應做大海裡的小魚。”
這包小魚幹,便是三辯想出來的“損招”,借機嘲諷“安於現狀,不肯去海中一搏”“寧做雞頭不當鳳尾”的對方辯友。
在小溪裡自認為是大魚,其實也不過是盤中餐。
實際上這個戰術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製作小魚幹的其實是海魚。對應著深海裡的小魚,其實是在打她們正方自己的臉。
但是在這個時間點,在岑鳴蟬發言稿的引導下,沒人會去細想到底小魚幹是用什麼做的。
岑鳴蟬心裡其實沒太有底。
她擔心臨時增加的這一招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