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戰國趙為王>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産生(第二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産生(第二更) (2 / 2)

單單看到如今大殿之中眾臣們臉上的糾結,趙丹就很清楚這項提議對他們造成多麼大的心理壓力了。

畢竟本來好好的終身制相邦現在搞得只能夠幹五年,這換誰都不情願啊。

於是趙丹咳嗽一聲,繼續說道:“當然了,寡人還覺得,這相邦之位乃是對於國家極其重要的位置,所以若是一旦任命了相邦,那麼除非相邦確實犯下了重大過錯,否則的話寡人也無權輕易撤換,必須要得到龍臺眾臣的一致支援才可。不知道諸卿以為如何?”

君權和相權從來都是對立的,但是趙丹也很清楚,自己絕對不能夠把相權壓迫得太很,甚至剝奪相權。

原因很簡單,國君們需要相邦。

就以廢除了宰相的明朝而言,朱元璋才剛死,然後建文帝馬上就搞了一個換皮的內閣,造反成功的朱棣也沒有取消內閣制。

為何?因為皇帝也是人,也就只有朱元璋這種精力過人的超級怪胎才能夠常年獨自處理一大堆繁重事務並且以此為樂,而他的子孫們根本就受不了這麼多的事務,必須要有丞相來幫助皇帝分擔這些事情。

既然如此,那麼相權肯定是要限制的,但也不能夠讓相邦毫無作用。

相邦不能夠輕易撤換,就是一種對相邦權力的保證。

只有皇帝也不能夠輕易的撤換相邦,才能夠讓相邦在某些國家大事上堅持己見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不是完全淪為皇帝的應聲蟲。

總的來說,這也算是打一棒喂一個棗子。

像制度這種東西,一般來說開國的時候是最容易確立的,因為這個時候開國君主的權威是最大的、通常都屬於一言九鼎的那種。

到了中期後期,再想要做制度上的變革,就會遭遇到既得利益者們的群起反對,只要變法者再稍微的行差踏錯一點,那麼基本上就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了。

這就是為什麼趙丹要找機會進行這些變動和發展的結果,總得為了子孫後代考慮不是?

趙丹的這個保證看上去似乎起到了作用,幾名有希望競爭相邦之位的趙國重臣們臉色頓時就又好了不少。

就在這個時候,李牧突然開口道:“臣完全贊同大王的意見。”

對於李牧來說,反正自己也不可能當這個相邦,所以五年就五年吧,也要不了什麼緊。

呂不韋一個激靈,忙道:“臣也同樣贊同!”

呂不韋也想起來了,如果這樣的話,等到五年之後,自己的機會不就來了?

鄭朱沉吟片刻,又看了一眼虞信,也道:“臣,並無意見。”

對於鄭朱來說,他也是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大,能當上相邦就是最好的結果,五年就五年吧,也不是不能接受。再說了,萬一沒當上,五年之後捲土重來也來得及啊。

接下來,就是接二連三的贊同之聲。

最後一個開口的人是虞信:“臣同樣也沒有意見。”

趙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道:“既然如此,那麼就依照平原君生前所薦,以虞卿為新相邦,立刻生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