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趙國有這麼多土地?”有人表示懷疑。
“嘿,這就是汝等不知了吧。趙國如今從秦國手中奪得河東,又滅了林胡得了河套,如今更擊敗齊國得了高唐,土地多的很!吾大兄年前行商經過河東郡,回來還和吾說,那邊還有很多土地無人耕作,許多乃是上田、最次也是中田!”
“咦,上田、中田都無人耕作?”許多旁聽的齊國民眾都驚呆了,忙追問道:“這是為何,難道那些皆是趙國王室和公卿大夫的土地?”
“非也、非也,實在是趙國人口稀少,土地分配給立功者之後還有諸多剩餘也。”
這一下終於點爆了齊國民眾的激情。
“那齊王命吾等從軍,向來是隻發餉不授田,這趙國竟然立功授田,而且還能有上田?”
說話之人信誓旦旦:“那是自然,吾等乃是數十年街坊,吾騙汝等作甚?汝等若是不信哪,自行去找城中的趙國官吏詢問便知!”
於是眾齊國民眾熱情更加高漲了。
“趙國太好了,吾要當一個趙國人!”
“正是正是,吾有二子皆已成年,明日便讓他們去問問,看看能否加入趙軍!”
……
類似的對話,在高唐城之中的許多地方上演著。
不知不覺間,高唐城之中的民心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在同一時間裡突然出現這麼多地方討論相同的事情,這顯然並不是偶然的。
這些對話的發起者和引導者們往往都是高唐城的本地人,但同時他們其實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暗中身份,那就是監察衛的通報者。
正是靠著這些通報者,監察衛才能夠在短短數日之內摸清楚高唐城之中的情況。
引導輿論民心,這其實已經是監察衛派下來的第二項任務了。
鑒於第一項任務之中的豐厚獎勵,通報者們對於第二項任務的實施同樣也是極為上心的。
在這些本地通報者的努力下,高唐城之中的民心民意,正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
一種對趙國來說極其可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