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
趙括心裡很激動。
此刻的趙括頭頂著大頭盔,只露出兩個眼睛,身上披掛著一副銀色重甲,手中拿著一柄比他自己還要長的長槍,胯下是一匹同樣披掛甲冑的戰馬。
而在趙括的身後,則是整整五百名趙國的具裝甲騎兵。
在河東郡一戰之後,趙括就被調回了中央軍之中,成為了中央軍北軍的一名裨將。
作為一名裨將,趙括原本率領的其實是一支步兵。
但是就在趙括來到北軍大營報道的那一天,正好看到了具裝甲騎兵開拔訓練的情形。
僅僅是一刻鐘的時間,趙括就徹底的迷上了這支騎兵,好好的裨將也不當了,直接動用了各種關系,對著上司們各種要求,終於如願的被調到了具裝甲騎兵之中,成為了北軍具裝甲騎兵的首領。
趙括並不知道的是,其實有關於他想要調入具裝甲騎兵之內的事情,其實一直呈報到了趙丹的案頭。
趙丹在發現這個情況之後也是有些無語的,趙國歷史上未來的兩個苗子李牧和趙括,怎麼統統都進了具裝甲騎兵了?
不過趙丹轉念一想,覺得這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
畢竟這支具裝甲騎兵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兵種了。
既然如此,那麼讓這些好苗子都進入到這高科技兵種之中去接受鍛煉,總比抱著那一套“步兵老二天老大”的思維墨守成規的好。
所以趙括最終還是如願以償的得到了這麼一個地位。
趙括並不知道圍繞著自己的一個職位調動還發生了這麼多故事,此時此刻的趙括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激動,看向面前高大厚重的邯鄲南門時的那種神情,簡直就像是久未歸家的遊子剛剛看到家門時候的那種感覺。
趙括可是憋得太久了。
邯鄲保衛戰已經進行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了,但是趙括和他麾下的這五百名具裝甲騎兵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訓練,根本沒有得到上戰場的機會。
求戰心切的趙括屢次請戰,但是每一次都被龐煖和劇辛給拒絕了,而且理由都完全一致:“時機未到。”
等到後面,趙括甚至都已經懷疑自己能不能夠有出戰的一天了。
好在這一切都已經完全不是問題了,趙括此刻全副武裝的騎著自己的戰馬出現在這裡,心中只有對即將到來的那一場大戰的期待!
在距離趙括不遠處的一條長街盡頭,趙丹在龐煖、劇辛等一大批武將的簇擁下遠遠的看著這支已經準備出發的具裝甲騎兵。
趙丹開口朝著一旁的龐煖問道:“有希望成功嗎?”
龐煖想了想,答道:“不好說……但是希望很大。臣已經告知趙括,若是事有不逮,便放棄任務直接撤退。”
趙丹點了點頭,道:“這一點很好。雖然寡人也明白戰場之上一切都以爭取勝利為最高前提,但是如果可以的話,寡人希望汝等以後在領兵之時盡可能的減少士卒們的傷亡,畢竟每一位士卒都是寡人的子民,他們的性命不應該被白白的浪費。”
周圍自然是一片應諾之聲,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聽進去,趙丹其實也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