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開創了晉國霸主時代的晉文公姬重耳,就是在秦穆公的支援下率領秦國大軍反攻晉國本土,殺死了晉懷公然後才成為晉國國君的。
齊桓公呂小白,在登基的時候得到了莒國的武力支援,而他的競爭對手、管仲當時效忠的另一位齊國公子呂糾則得到了魯國的武力支援。
到了戰國時代,這樣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比如說重用樂毅、開創了一代燕國盛世的明君燕昭王,就是在子之之亂後,由趙丹的爺爺趙武靈王派兵武力護送回燕國繼承王位的。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這樣做其實是大有好處的。
比如說秦穆公在支援了晉文公成為晉國國君之後,秦國和晉國的關系就進入了蜜月期,秦國因此而獲得了東進擴張而無需顧慮晉國阻礙的機會,為秦穆公的稱霸中原奠定了基礎。
成語“秦晉之好”形容的正是這個時期秦晉兩國的關系。
又比如說在趙武靈王支援了燕昭王上位之後,趙國和燕國之間就維持了長達四十年的同盟,期間更一起聯合起來搞了一次轟轟烈烈的五國伐齊,將兩國共同的強鄰,一度稱霸天下的霸主齊國幹翻在地。
趙國也正是踩著齊國的肩膀,喝著齊國的血肉飛速的成長起來,才成為了戰國第二強國,有了在長平之戰中挑戰秦國的資格和底氣。
···
於是在趙丹提出這個問題之後,趙勝很快就接上了腔。
“若燕王晏駕,則大王欲要立哪位公子為新燕王?”
趙丹聞言,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對於趙國和趙丹來說,立誰為燕王,那當然不是看這個燕國公子的能力足不足以治理燕國讓燕國更加強盛,而是看這個燕國公子當大王符合不符合趙國的利益。
這樣的人選,趙丹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趙丹咳嗽一聲,開口道:“寡人慾要立公子軻為王。”
“公子軻?”眾位趙國大臣聽了臉上都露出了茫然的神色,顯然對於這位燕國公子頗為陌生。
過了幾秒鐘之後,虞信突然一拍大腿,道:“大王,臣曾聞燕後前陣子得過繼一子,年紀不過二歲,莫非此子便是這公子軻?”
虞信此言一出,在場的趙國大臣們這才恍然大悟。
趙丹看著虞信一眼,微笑點頭:“不錯,正是此子!”
這個計劃並不是趙丹臨時起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