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都,新鄭。
韓王然端坐王座之上,看著面前的韓國相邦馮亭和上將軍靳黈。
靳黈在這裡是非常正常的,而馮亭則是前不久三晉之盟後才重新回歸韓國成為相邦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馮亭的回歸並不是像魏無忌那樣是由趙國推動,而是韓王然自己主動邀請的。
對於這一點,趙國和趙丹顯然是樂見其成的。
韓王然語氣平靜的對著面前兩名韓國重臣說道:“馮卿、靳卿,那秦王稷日前遣使來見寡人,希望寡人能夠和他一同發兵伐楚,以汝等之見,此事該當如何?”
靳黈想了想,道:“但憑大王示下。”
韓王然微微頷首,隨後又把目光轉向了馮亭。
馮亭並沒有立刻開口,看上去似乎仍在思考。
韓王然也不著急,等待著馮亭的開口。
作為一名先降趙又回歸韓國的臣子,馮亭雖然名為相邦,但是在韓國之中的地位其實是有些尷尬的。
在出任相邦的日子裡,馮亭經常可以感受到這樣的尷尬。
如果可以的話,馮亭情願在趙國當一名安樂公。
只不過王命難違啊。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馮亭如今已經再度成為了韓王然的臣子,那麼為韓王然排憂解難就是必須的事情,也是臣子的本分。
所以馮亭思考了一會之後道:“大王,那秦國使者可有許諾?”
秦國想要韓國出兵作戰,肯定是要給韓國好處的,沒好處為什麼要幫忙?畢竟現在韓國已經找到了新的大腿趙國,再也不是秦國那唯命是從的小弟了。
韓王然眉毛一揚,露出了一絲自得的笑容:“秦王使者有言,凡此戰韓軍所得之地,皆為韓國疆土。”
縱觀戰國數百年,但凡有兩個以上的強國並立,那麼夾在兩強之間的小國們日子過得就比較的滋潤。
如果只有一個強國鶴立雞群的話,那麼大家的苦日子就到了。
這也很好理解,比如說趙國現在為了幹翻秦國,那麼就要拉攏韓魏兩國搞三晉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