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時候,秦王稷已經開始明白了範睢的想法。
範睢這是在給自己找退路了。
先前提議殺白起是為了甩鍋,如今提議求和,也未嘗不是為了以後萬一戰局不利而可以用來推脫的藉口。
換句話說就是範睢已經不再看好秦國能夠在這場大戰之中獲得一場輝煌的勝利了。
或者說,範睢覺得秦國獲勝的把握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大了。
一絲怒氣緩緩的從秦王稷的心底升起。
範君呀範君,寡人如此的信任你,你竟然卻認為寡人的秦國已經不能夠撼得動那趙丹小兒的趙國了嗎?
但秦王稷是不可能同意範睢這般做法的。
這場大戰打到了這個地步,不但趙國是山窮水盡,秦國也即將快要油盡燈枯了。
這就好像一場激烈無比的拳賽比賽已經來到了最後一個回合,拳臺上兩名拳手你來我往,每一記重拳都有可能讓對方倒下,也有可能會在下一記重拳之中被對方擊倒。
但是秦王稷對自己即將獲勝是有著充足的信心。
因為趙國雖然已經全力以赴,但是秦國還沒有。
秦國的領土面積是趙國的兩倍,人口也同樣是趙國的兩倍,論起戰爭潛力來說秦國遠遠超出了趙國。
所以趙國雖然已經將戰爭機器催發到了極致,但是秦國並沒有,秦國還沒有達到自己的極限。
既然如此,那秦王稷又怎會輕易認輸呢?
秦王稷的心中非常的清楚,這一戰只要能夠獲勝,就有可能徹底的擊垮趙國,搬掉這座該死的,擋在秦國東進路線上的最後一座大山。
誠然,從秦國的角度來說,此時此刻選擇罷戰,未嘗就不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畢竟戰爭這種東西,從來就不是根據國土面積,人口數量或者戰爭潛力來決定的。
此時此刻,在秦趙雙方交鋒的正面戰場上,秦軍雖然佔據了上風,但是也並不就是十拿九穩,穩超勝券了。
即便領軍的人是對趙軍從無敗績的武安君白起,可是別忘了趙國的領兵大將同樣也是鼎鼎大名的廉頗。
白起就一定能勝過廉頗嗎?
雖然秦王稷對此很有信心,但是也不敢打包票。
再小的翻盤機率,只要是在結果沒有出現之前,那麼它就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