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以為她心中急迫想知道月姑娘之事,不等她問便開了口。
聖祖爺駕崩後,月姑娘因不是妃嬪又無子祠便被遣散出了宮。後來被先帝接回了宮,封為老貴人。先帝憐老貴人膝下無子,怕自己歸天后,老貴人孤苦無依,便想要把當今聖上過繼到老貴人膝下。太后又怎會任由自己兒子尊稱她人為母,許是機緣巧合,聖旨未頒佈前夕的宮宴上老貴人體發異光,太后以此為由阻了先帝念頭,而老貴人也不知所蹤。可那日老貴人與太后比鄰而坐,有鄰近的宮人說體發異光是太后,但因老貴人有先例便自己也認下了,先帝曾親眼見過老貴人體發異光,故也未聽信這光是太后所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老貴人曾為聖祖妃嬪,故不能葬入先帝妃園陵寢,先帝亦不想她葬入聖祖身側,便把她葬入了蘇麻喇姑的陵寢內。後來先帝得知老貴人並沒有死,大怒,令人重新去翻開了陵寢。陵寢內的果真不是老貴人,但先帝至死也未尋得老貴人在何處。先帝駕崩後,太后才把老貴人從雨花閣的密室中放出來。對她百般羞辱折磨,老貴人歸天那日想要同太后同歸於盡,太后被傅恆老將軍的芳姨娘救下。此等醜聞太后怎會允諾外傳,想要殺她滅口。但芳姨娘受了驚嚇,瘋痴不醒人事,連自己的兒子都要殺害,太后也就此作罷不想再引他人起疑。
萬向閣的一扇窗子開啟,一條紅『色』絲帶飄至嫣凝面前的桌子上。她順著絲帶望去,一個嬌豔無比正值豆蔻年華的女子對著和珅綻開羞澀的笑容。和珅連頭都未轉動,只盯看著一臉震驚的嫣凝。
十幾年的光景,她早已熟悉了這一切,現代的生活於她而言,遙遠不可及。甚至連完整的畫面都拼湊不起,她心中所存的念想也不過是母親、彬禮、嘉嘉這三個融入她生命中的摯親。
嫣凝心中有些憐憫那個老貴人,從方才的妙齡女子處回眸看向和珅問道:“那老貴人最後歸了何處?”
和珅輕輕的搖了搖頭,“老貴人經常念及自己有個姐姐名為晴華,她畫了許多尋找她家鄉的畫像,聖祖與先帝都曾為她派了大批官兵去尋都未果。她死後,宮中有老嬤嬤說太后又命人悄悄把她的屍首送與了蘇麻喇姑的陵寢,這我便不得而知了!”
晴月與她有血緣之親,嫣凝早已想到,眼下證實了她是自己的姨姨倒不怎麼驚奇。心中只覺得又暖了許多,這清朝也是有一人同她般是異類。可老貴人之事也令她無法得知自己為何會體發異光,嫣凝猜測老貴人怕是至死都不知曉自己為何體發異光。
雖然和珅短短几句便說完了老貴人的事,可嫣凝知曉,在皇宮中無任何關於她的文字典籍的情況下。想要尋得這些,須得費時好多年,不然和珅也不會時隔九年才告知她這些話。
她心中惻然,又轉頭看向了方才飄出紅絲帶的萬向閣窗子。許是女子覺得自己落花有意,而和珅這清冽流水無情,窗子已經關上。
和珅不解嫣凝今日為何頻頻看向萬向閣,他心中『惑』然道:“可是富察將軍又在萬向閣留情了?”
嫣凝無心同他說笑,只看著他認真問道:“你可曾在這閣中與福長安談些不想他人知曉之事?”和珅頷首,“這裡清靜,無人打擾!”他因嫣凝表情認真,也不再同她嬉笑。嫣凝心中知曉對和珅這樣的人來說,何事都不必說的太直接,只需三言兩語提點即可。“有時太清靜,反而被人聽的更清晰,若是落於筆墨間,那紙張便可幻作牢籠,亦可幻作利箭!”
和珅眸子隨著嫣凝的話一緊,他立即轉首盯看了萬向閣一會兒。隨後便心中瞭然,他淺笑道:“難怪富察將軍甚少來萬向閣,現今他可是連自己弟弟的『性』命都交與我手上了!”
諸事已經清楚,天『色』也欲晚,嫣凝起身離開。和珅帶些殷切的聲音從她身後傳來,“我只盼你告知我萬向閣之事是心中擔憂我,而不是作為我告知你老貴人之事的交易!”
嫣凝頓住了腳步,她是曾擔憂過他,可他的命數不論她憂不憂心都是已成定局。與其他整日費心改變自己的命數,倒不如現在般心中愜意的享受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勢與地位。
她未回首問道:“你不怕我麼?我的身份如此來歷不明。”和珅聞言起身行至她身前,眸子篤定的看著她,“比起怕你,念你那份心更重一些!”
喜歡清穿之嫣凝傳請大家收藏:()清穿之嫣凝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