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夫妻兩人那是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來行事——不說張申氏平時時常教導,去誰家參加宴會也親自帶著她們。就是張家元,百忙之中也不時湊出空來過問一下。
好不容易張貴英因著兩人親侄女的身份先碰上樁好親事,結果某人還心大沒看上,沒辦法,張申氏只能忍痛回絕了。
本來事情到這也就罷了,韓家娶門當戶對的媳婦有些困難,又不是娶不上媳婦,只要眼光放低一些,自有大把的人選可挑,不是非一棵樹上吊死不可。
偏偏張貴英得寸進尺畫蛇添足,隨後又當著韓家的下人面嘀咕了兩句難聽話。
韓六太太聽到稟告頓時氣炸了。
說實話,本來韓六太太頭一眼就沒看上張秀英。因著兩姐妹對比,張秀英懦弱老實,張貴英桀驁不馴多了。她自個是個能幹的,卻不喜歡兒媳也強硬。
但時下的婚姻講究個門當戶對兩姓之好,思及兩人的身份,勉強也相配,還是咬咬牙選了張貴英。
豈料結果竟被打了臉。
不蒸饅頭爭口氣。
你能做初一,我就能做十五。
既然張貴英敢放話說看不上她兒子,韓六太太也不遑多讓,放出她開始沒看上張貴英,看上的是張秀英的風來。
這本來是個笑話,偏偏有人當真了。
張家選族長的事,秀英這房敗北,被旁系佔了上風,自詡正枝正根的長房的人又不是聖人,哪能沒有一絲怨懟?
於是,這天張秀英從城裡回家來,就被家裡人逼問張申氏給她的親事挑的怎麼樣了。
本意就是挑點錯好生事,偏張秀英不是個硬脾氣,自來畏懼家人,一股腦兒的把什麼該說不該說的底兒全都說了。
長房人聽了那還了得?
其他複雜心思暫且不說,可有一個心思一家人都是相同的。
那就是韓家這門好親事他們得抓住了。
怎麼抓?
一是從張家元下手——明擺著人家沒那意思,有那意思親事早成了。
另一個從韓家下手。
偏韓家的門第他們又夠不著。再說,夠得著他們也不能舔著臉上門啊,上趕著不是買賣不是?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長房的人沒那個本事成臭皮匠,可一家十來口人絞盡腦汁去想,到底也給想出個陰招來。
什麼陰招?
——秀英二嫂不是跟楊大嘴兒媳婦是親姐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