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一片春光正好。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奔波勞累,張知勁和劉二女帶著牛婆子等人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
遠行回家,一般而言先要拜見高堂,鑑於他們的情形,正好大伯父張家元一家住在縣城,合該先順路去見他。
不過,因為劉二女懷有身孕的緣故,張家元夫婦早就派了家中下人去城門守著,待見了人傳了話,讓他們先回家,有什麼事改日再說。
張知勁欣然領命,心裡記下對方的好意。
一行人又馬不停蹄的往回趕。
劉二女夫妻太想閨女了。
在外面還無可奈何,越接近家中那種想立刻見到閨女的心情便越迫不及待,真真是一發不可收拾。
就在劉二女他們趕路時,五姓村裡,張家住的這一片聚了一大堆鄉親。
這年頭莊戶人家成年累月的耗在土地上,一輩子那麼長時間,別說什麼縣城州府,就是鎮上有的人去的都不多,甚至還有沒去過的,更別說本朝的都城了,在大多數莊戶人眼裡那就好比登天一樣難了。
所以,別看張家人這回在京中敗北,可只憑他們走了一趟京城,便絲毫不影響他們回來以後立馬變成了被人熱情追捧的說書人,他們說的每句話每個字也成了十里八鄉經久不變的談資。
這不,都回來這麼長時間了,這個話題依舊火熱。
今天也是如此。
於是,劉二女他們到家一冒頭看到的就是這副熱火朝天的場面。
然後,頃刻之間,一群人熙熙攘攘的就圍了上來,把幾輛馬車圍的嚴嚴實實的。
“知勁回來了。”
“二女啊,聽說你又有了?一女一子是個好,這回咋的也該是個小子吧,知勁也該有個兒子了。”
這些算是善心。
當然也有惡意的。
“咋老多車啊,得費多少車錢?兩個人那手腳是擺設不成?有多少東西還得用車拉?”
這不敗家子嗎?
後面這句是小聲嘀咕的,原本別人該聽不著,不過因為這回人捱得實在近,就有那耳尖的人聽到了,這人此時是眼紅的不行,偏有顧慮不敢衝張知勁他們發火去,當即抓住機會回了一嘴:
“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你走一回京城那是要飯都得被狗攆,人家那是走親戚,這親戚還是大官,手指縫隨便撒出來一點都夠你十年八年嚼用了,這回人家指不定賺了多少呢,還在乎這三瓜兩棗的?”
頭一個人不服了,剛要嚷嚷回去,就聽有人大呼小叫的在問張知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