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思及府裡對眼前這群人的態度,要不要說,說多少就得好好斟酌斟酌了。
稍稍尋思了一下,她便回道:
“咱們靖南伯府剛開府個把月,前朝的時候這兒是西山候府,後來就閒置下來了……
伯爺被封爵後,因為伯爺遠在千里之外,聖人格外開恩,發話讓老太太便領著一干內眷先住進來了。
這其中,老太太住在西邊的壽春堂,齊氏夫人住在正德堂,姜氏夫人住在善全舍,大少爺住在厚真院,大小姐住在馨苑,二少爺住在……”
好不容易耐著性子聽她說完,張楊氏便迫不及待的搶先開口:
“那貴英呢?俺閨女住在哪兒?”
牛婆子起先不明所以,見張楊氏氣急敗壞的再三追問,張申氏反而沒阻止,她思量了一會兒,總算想起來一點訊息:
“倒是恍惚聽說有這麼個人,不過已經出嫁了,那都是沒搬到伯府以前的事兒。
幾位貴人也看出來了,老奴就是個粗使婆子,這等訊息也沒人會跟老奴說,我這還是從前去大廚房幫忙時聽旁人說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眼看張楊氏不滿意,非得追問出個確切答案,張申氏忙讓劉二女她們攔住她:
“行了,都已經到這兒了,不急在一時。”
說話間,瞧見張家善領著男人們進來了,張知勁和幾個同輩兄弟以及馬婆子兩個小丫頭還分別提著食盒,又道:
“先吃飯!都不餓?”
牛婆子立刻有眼色的去幫忙搬桌椅擺飯菜。
然後,一行人便按男女分了兩桌,吃了頓遲來的晚飯。
飯畢,打發了牛婆子等人下去,張家人商量了多半個時辰,瞅瞅時辰不早,便各自散了,自回房歇息不提。
次日,等劉二女一干人吃過早飯,這回沒有人看人下菜碟,反而來了個大丫頭領著三家人一同前往壽春堂拜見張鄭氏。
別看同在一府之內,可一個在伯府的東南邊,一個在伯府的西面,直走都要穿過半個伯府,更別說因為各種原因時不時還要東柺西繞的。
總之,路挺遠的。
幸虧三家人一年到頭大多都在地裡幹活,吃苦受累慣了,如今只不過多走幾步路而已,倒是真沒人叫苦。
而且,畢竟身處伯府,一路上那景緻那建築都不是一群鄉下之人平時所能瞧見的,如今能趁機觀景觀色豈不美哉?
當下,來到壽春堂。
這是座五進的大院子。
村裡人一家十幾二十口人頂天了也不過住上它一進大小,就這建的還不如它十分之一繁華,倒這裡卻不過是張鄭氏一個人住的地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為才搬過來不久,各處都是嶄新的。
此時雖是冬日,但院子裡立著的、來來去去的下人卻不少,又有那假花真花一通混擺,倒把院子稱得處處花團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