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霜尤自不滿意,復又嚴辭敲打了一番:
“好生伺候著,要不然當心我稟告到老太太哪裡去,到時候不拘是挨板子還是再發買出去,你們可別怨我不講情面。”
話畢,可能覺得總算抖夠了威風,於是她也不管院中眾人是個什麼反應,只敷衍了事的對張家人行了個禮,便急急忙忙的回去覆命去了。
兩個婆子別看對著清霜唯唯諾諾,此時卻頗能當事,馬上站出來要領著張家人進屋。
張家善等人自然不會為難她們,就是如張楊氏這般愛生事的人也因為進府自來的事暫時忌憚了七分,更是導致接下來張家善做主分屋時都風平浪靜。
——小院從院子中看是十幾間屋子。
但走進屋裡再細看:除了倒座三間房——一間做過道院門,剩下兩間分成兩間房外,其他三面皆是中間堂屋、兩面臥室的格局。
恰好可以住下他們一行人。
於是,經過一番推讓,張申氏眾望所歸的住了正房。
張家善兩口子和張老五夫妻分住了東廂。
張知易夫婦和張秀英二哥二嫂分住了西廂。
劉二女兩口子和張知孝、張知茂、黃米子住了兩間倒座房。
一行人先各回各屋,把東西收拾出來擺放好,然後便開始洗漱。
熱水是下人從大廚房提過來的。
客院並沒有設小廚房,不管吃食還是熱水,都得到大廚房去提。
偏偏大廚房離得遠,偏偏一個小院子伺候的下人總共不過四個人,偏偏他們要洗漱的人卻多。
張家善見不是事兒,乾脆讓男人們幫忙提水,讓女人們先洗。
不一時,洗漱完畢,幾個女人聚在張申氏屋裡一邊輪流幫著擦頭髮,一邊說閒話。
“還是京城好,大冬天都想洗就洗。”
張知易媳婦剛感慨了一句,張秀英二嫂也接話了:
“可不是,七房嬸孃他們有福了。對了”
她左右張望了一下,納悶:
“五嬸去哪兒了?”
劉二女等人回頭一望,張楊氏果然不見人影。
“去茅房了吧?”
話落,張知易媳婦立刻反駁:
“咋會?這啥伯府又不像咱們鄉下,去啥茅房,人家屋裡有馬桶。”
她猜測:
“該不會闖啥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