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女清楚她犟不過張知勁。再說,奔喪是大事,她拒絕不了,只得悶悶不樂的找包袱皮,準備打包東西。
“對了。”
張知勁想起什麼來,朗聲交代:
“多帶點銀錢,咱們總不好空著手上門。再說,讓岳母給咱們看孩子已經是不孝了,總不能還讓她管吃管穿吧?”
當然若是兩家都是大戶人家,那真沒必要在乎這點小錢,但是這不都是平頭百姓嘛?
尤其大舅子劉東身子骨不好,拖累的劉家越發貧賤了,張知勁真不想給它加重負擔。
霜降水返壑,草木變了天。
秋收完成後,劉家也沒閒著,劉王氏帶著兒媳兒媳在家編荊條席子。
這東西一向被拿來鋪房頂,因此他們便趁農閒時編了好些,只等著誰家蓋房子賣出去好掙點閒錢。
哪知忙忙碌碌間劉二女兩口子冷不丁的上門了。
劉王氏歡天喜地的迎了閨女一家子進門,彼此問候了幾句,張知勁開門見山的說了目的,然後等著劉家人反應。
石舅媽眼瞅著自個年齡一日日往大漲,膝下卻只得了那麼個閨女,不管是為了有個姐妹幫扶也罷,為了張家如今的得勢也罷,自然也沒有不願意的。
再說,她跟劉二女姑嫂之間向來關係不錯。
她如此,本就是親母女親兄妹的劉王氏、劉東自然更樂意了。
劉王氏更是連連保證:
“你們就放心吧,這也是我親外孫女。福圓留在我這兒,虧不了她。”
張知勁點點頭:
“娘這裡我要不放心,那這世上還有讓我放心的地兒嘛!”
他使了個眼色,劉二女趕緊將帶來的點心及銀錢擺出來。
劉王氏忙推脫:
“快把銀錢收起來,這兩樣點心我就收下了。”
老丈母孃那也是娘,不管咋樣吃女婿兩塊點心沒毛病。
她數落:
“你們這是幹啥呢?是跟我生分呢還是看不起我這個當老丈母孃的?你們馬上跑那麼遠,說句不吉利的話,誰知道路上咋樣,到了地兒又是個啥情形?窮家富路的,多帶些銀錢總沒有錯。”
她推得真心,張知勁越發謙讓了,臨了又加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