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到東頭壩——這是鄰村與本村相交的地方,沒路了只能開始走河灘。
大家都知道河灘上什麼最多,當然是石頭。
雖然為了走路方便村裡人平了平這條河灘。但到底與平路不一樣,它有些崎嶇不平。
人坐在馬車上那個難受勁兒,別說身子骨還算健康的六老太爺,就是年輕人都受不了。
沒奈何,他只能下車來走一段兒坐一段。
如此可不看見在地裡勞作的熟人?你說他都是鄉里鄉親的,他總不能當沒看見吧?
這一打招呼。也許是好意也許是看熱鬧,便有人兒多嘴多舌,將他家這兩天發生的事兒給他學了。
自家人丟人,劉老太爺當時就氣的七竅生煙、火冒三丈。
不過,他到底是場面上的人兒,只心裡憋了一口氣,明兒上到底沒表現出來。
他反而還嘴上更是好聲好氣的跟人告別了,回家後這才趁子孫媳婦兒進房裡給他請安,方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把氣出了。
被罵了一頓,還不是無緣無故,其他人兒早心虛愧疚,張薛氏反而忍不了。
說起來她與六老太爺真是積怨已久。
從一進門兒不讓她主持中饋,到丈夫離家出走,再到孫輩們的婚事,倆人兒從來過不到一塊兒去。
以前念著六老太爺年富力強,需要他養家餬口。後來又因為長子也離家出走,她沒底氣。
可現在不一樣了——兒子回來了,還孝順。
可以說這個家裡拋除了高四丫,老太爺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也就是說,將來他年老體弱時,如果她不高興發句話,他就得餓肚子。
就這樣的還敢罵她?這不是找死嗎?
張薛氏是這樣想的。
因為太氣憤了,更是把心裡話脫口而出了。
六老太爺又不耳聾,能聽不見?尤其聽他一口一個老不死的,一句兒一個不孝之言。
老人們最怕啥,頭一個就是不孝——都說養兒防老,這誰都知道。
再一個就是死了。
人都惜命。
可能他們是離死亡最近的人,所以最聽不得那個死字兒。
他氣的怒衝雲霄,摸起柺杖便朝著張薛氏兜頭兜臉的砸過去了。
頭一下張薛氏沒反應過來,猝不及防之下被砸個正著,再往後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