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急匆匆地往下街走,迎頭就碰見張裴氏早早地等在那兒。
劉二女期盼的看過去,還以為事情辦成了。誰知張裴氏一開口,她才知道黃米子昨晚竟然沒回來。
劉二女不由得又焦急又擔心。
張裴氏卻相反,一點兒也不著急。
其實昨日,她並沒有對劉二女完全說真話。
不像劉二女不知道事實真相,她卻是仗著姑姑家的便宜,早就有幾分瞭解,周良國在高土牛心中的地位。
畢竟災荒的時候,寧願把親生女兒賣出去,也要養著外甥,這在村裡可真少見——怎麼著也是一個大新聞。
之所以不說:一是因為好事需多磨。
雖然昨天,她就可以直接連解決的辦法兒,一起告訴劉二女。但平平順順的哪有經過一番煎熬波折後,再得到感觸深?
二來也是為了留一手。
也不怪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農家裡玩樂少,看看張家長、說說李家短,便不失為一種樂趣。張裴氏就是其中的翹楚。
不過人在河邊走,哪有不沾鞋的?
她以前就因為和人講閒話,被人陰了——本來是一群村婦閒聊、高密之人說的話,卻被告密人張冠李戴到她頭上,去到被她們閒話的主人面前,添油加醋了一番。
而偏偏閒話的主人也不是個軟腳蝦,氣的找上門來。結果她雖然澄清了,但吃了這麼大的虧,她也記住教訓了。
當然她既然想賣人情給劉二女,便是對劉二女的德行有所瞭解才出手,要不然豈不是做無用功?
但俗話說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隔著一層肚皮呢,誰又敢保證你看的透人心?
還不如先小人、後君子,把兩人綁在一條船上,也省的陰溝裡翻船。
如此,大家都有保障。
也所以,面對此情此景,可不正合張裴氏的心意,她巴不得機會多多呢。
到底交情是越走動越深不是。
你看,她現在這不就藉機給劉二女投了個定心丸。
“你先別急!昨日可能天太晚了,你黃米子女兄弟自來膽小才沒回來,並不與其他相干。
哎!昨天回去後,俺也著急來著。便往俺姑家現跑了一趟,還真打聽了一個訊息。”
她三言兩語的將知道的訊息老調重彈,劉二女果然上當。但是不得不說,這個訊息平復了不少,她起伏不平的心。
話扯遠啦,再說回來。
聞得高土牛本人親至,劉二女和高四丫都很激動。尤其高四丫——這可是親爹,到底感情不同。
她站起來就要往外,劉二女趕緊扶著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