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補齊聘禮這事兒,你退一步,雖然有讚揚你的,但更多的人卻覺得你低賤,難聽的更會說你倒貼。
要不然同是嫁到張家做媳婦兒,為什麼妯娌的聘禮就賊高,你的聘禮就低呢。
到時候丟人的就不光是你自己,還會連累孃家人的名聲。
不爭饅頭爭口氣。
所以有時候,某些事你不想爭也得爭。更別說宋氏本來就有那個爭的心思。
張老五為難了,張楊氏氣瘋了。
不說錢財的問題,就事情本身來說,宋氏這明擺著是挑釁她這個婆婆啊。
多年的婆媳,宋氏對張楊氏還是瞭解的。可反過來說,誰讓他們兩個是當家人,不找他們她找誰,真不能完全說是挑釁。
可張楊氏不管,他本來就有點不講理。心裡只覺的,如果這回被宋氏贏了,她以後還怎麼有臉擺當家婆婆的譜。
如果這次不把宋氏壓下,孫月月以後進門兒來會不會有樣學樣。
再想的深一點兒,日後她想讓兩個兒子給她養老送終,兩個兒媳婦兒會不會從中作梗。
打壓,必須壓下去。
以為懷個蛋就牛氣啦。這天底下哪個女人不生孩子。
真惹急了老孃,房子不蓋了,我把錢拿出來給我大兒子再娶一房。把你休了,讓你回孃家喝西北風兒去吧……
婆媳問題歷來是千古難題。
尤其這其中牽扯著利益,倆人兒又都各有儀仗的時候,那真是天雷動地火,鬧得那是天崩地裂也差不多。
一個院裡住著,劉二女自然親眼旁觀了這一場場宅斗大戲。
張楊氏歷來表情外漏,橫衝直撞的,她是知道的。如今對她的那副蠻橫樣,除了感慨遇強則強外,自然沒有什麼意外。
但宋氏就出人意料了。
這還真是那個溫柔賢惠體弱多病的大嫂。人家該哭的時候,眼淚刷刷的往下流。該講理喊冤的時候,人家口齒又伶俐的不行。
劉二女用過苦肉計坑過張楊氏,她當時還挺成功的。
雖然她嘴上沒說,但心裡還是有點兒飄飄然的。
但如今她才真切地感受到,她能贏,不過仗著出其不意,她當時有多僥倖。
如今,不要說與宋氏比起來,只與張楊氏比,她都有些自慚形穢。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張老五壓不住。張家善不得不出面。不說其他的,只張楊氏婆媳兩個,每天大吵大鬧的,就太影響張伯書兄弟兩個讀書了。
忘記說了,張金寶過年後,也沒同祖父母張家張家元夫婦一同回城。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雖然縣衙還是那個縣衙,但地位變了,張家元絕對是想做出一番政績來。
不說升官兒發財吧,也得給孫兒留一些人脈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