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張老五那得不慎重?
他恨不得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來做這兩件大事。
因為張楊氏已被懲罰了,這兩樁婚事的前後她是不能親自過問了。
其他能出面的張申氏妯娌又在縣城,兩人家裡都是一攤事離不了家,張老五隻能自己來。
他不能親自去相看,也不知道那家有合適的,但這不是有媒婆嗎?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時媒婆可是正正經經的行當。
五姓村就有一位出名的媒婆——高媒婆
她不禁在村裡,在縣裡也是小有名氣。
高媒婆高媒婆,從她的姓就看出來她孃家在村中高家峪。
至於現在她兒女都大了還叫高媒婆,一是因為叫慣了,二是她是村裡少有的招贅女兒。
她孃家三四代都是做媒的,在這個不能隨便出外做工掙錢的朝代,媒婆也是個好活計。
從張家到高媒婆家走路過去也得老大一會兒。
張老五不想費勁,乾脆讓人捎話兒。
這是村裡一種傳信的方式。
這也是兩家離得遠。要不然面對面住的,哪怕中間隔著兩裡地,喊一嗓子就行了。
至於捎話的人會不會傳出去?張老五巴不得呢。他這是喜事,恨不得十里八鄉都知道呢,那會怕?
高媒婆來的很快。
頭一天傍晚回家,媳婦把事告訴她。只隔了一晚上,第二天她就上門了。
她常在外面跑,別的不敢說,縣裡各村各家有多少沒娶媳婦沒嫁人,都是什麼品行,大概有啥家底,有個什麼要求,她幾乎門兒清。
所以根本不用耽誤多少時間。一晚上足夠她琢磨出匹配的人家了。
到張家後對是張老五主導的此事,她沒覺得奇怪。
張家五房的事在附近村子都傳遍了,她這走街串巷的三姑六婆比旁人知道的只有更多。
要她說張楊氏那樣吃裡扒外的女人也就是遇到張家這種厚道人家,換個刻薄點的試試?
當然,她也是女人,她也理解女人的心思。甚至她也見過知道不少私下補貼孃家的,但也沒向張楊氏那樣過分啊。
那已經不是補貼,那是把張家的東西都搬楊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