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待到她十四歲時,她奶奶終於鬆口把他們母子幾人認了回去,這才有人上門提親。
她母親再三考慮,選了一個提親裡相對好點一個人選。
這人叫張知青,是隔壁五姓村的,比她大七歲。父母健在,兄弟姐妹俱全。可想而知嫁過去後婆媳、妯娌、姑嫂之間有多少本爛賬。
尤其張知青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兄弟三人中排第二的那個。作為中間的那個他自然是最不受寵的,要做他媳婦的那個想來也不輕鬆。可反過來想那家那戶沒點矛盾?
張知青也不是沒優點,最起碼人家長得俊,人家家裡人丁興旺呀!打聽來的訊息:人家家裡也是本本分分的清白人家。
誰知嫁過來後才發現這張知青很有點懶惰。
劉二女本來就受了婆婆的許多磋磨,男人還靠不住,她在這個家裡真是直不起腰來,恨不得低到塵埃裡了去。
幸好她剛過門一個月就有了身孕,十月懷胎後生下了她們這一房的長孫。有兒子在手,日子還湊合的過去。沒想到:“人有旦夕禍福”,“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去年剛進臘月,張知青突然得了急病。雖勉力請了大夫醫治,但這年月,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找個好大夫自然不可能,只能是隨著婆婆大伯哥請了村裡的‘名人’大夫來看。他們這類人是會兼顧看些常見的小病,有些厲害的甚至有時候連一些疑難雜症都能治好。
不過有句話說的好“閻王交你三更死,哪敢留人到五更?”
更有句俗話說“有福生在年下,無福死在年下”。張知青可不正是無福之人,正正好死在大年三十時。更巧合的是,剛過半個月,有村裡人去縣城逛元宵佳節時,帶回來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良王起兵十幾年,去年年末終於打下京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里長族長忙找鄉長打聽,果然如此。沒過幾天,又有衙門下發了官告:“原良王發下詔書,佈告天下,與今年正月十八登基為帝!並改改國號為‘良’,今年為大良永定元年。同時大赦天下,減免賦稅……”。
這就意味著亂世將結束,黎民百姓的好日子要來了。同時彷彿也想是證明了張知青真是無福之人,就是過不了好日子般。
本來今年年成好,縣裡又是原良王,現至元帝的屬地。
這幾年便有至元帝摩下大將原世平率大軍駐守在九曲縣,所以九曲縣內別說是貪官汙吏沒有,就是害死劉二女親父的土匪也被剿滅了個一乾二淨,甚至連各村的潑皮混混都不敢再偷雞摸狗,老實了不少。
而小叔子張知少今年也十八了,婆婆張楊氏又準備趁著過年親戚來家時,好好款待,也好拜託她們為小兒子留意一下各村的好姑娘。
有這重重原因在,去年秋收後,婆婆早就在家裡發過好幾回諸如:“今年過年咱們家必是要大辦的!也讓街上的小孩兒們饞饞嘴……”的話。可能說的太激動了,沒幾天便有風聲傳出去。
那知,臨了臨了竟打臉了呢?她好幾次都聽村裡的婆子們說小話了。雖然公公勸解了:“事出有因,誰家想出事呢?”
但心裡那口氣那能輕易的嚥下去?畢竟“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