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聲音》節目組對所有參賽學員分成三個等級。
第一級是有可能獲得四轉的學員,這一級的人數不多,一共也就只有十個,屬於重點關注對像。
第二級是有可能獲得導師轉身的學員,這一級的人數最多,多達70多人。
第三級則是可能沒有機會獲得導師轉身的學員,這一部分學員大多都是屬於那種在大眾眼裡唱得不錯,但在專業人事眼中卻沒有多少潛力可挖的人。
雖然事前沒有跟四位導師溝透過這個學員分級的事,但事實證明,節目組音樂團隊的眼光還是很毒的。
盲選的學員晉級情況基本跟節目組事前劃分的這個學員等級相吻合。
一個上午的時間過去了,只有一位被劃分為三級的學員能夠得到導師轉身,還是隻有一轉。
雖然作為節目的總策劃兼監製,但是節目的錄製進行正軌以後,風霖還真沒有什麼事了。只需要安安靜靜的坐在一邊欣賞舞臺上的表演即可。
還別說,這些參賽學員雖然都是素人,但唱得還真不錯。有好幾位要是拉出來,甚至可以吊打一大票現在的那幫所謂的流行歌手。
相比起風霖的悠閒,同樣坐在那裡全程關注著各位學員現場表演的蔣根明則要忙碌得多。他現在就要開始為第二輪的比賽做準備了。
跟第一輪盲選不同,第二輪他的音樂團隊將負責起所有學員演唱歌曲的改編工作。幾十位晉級學員第二輪演唱歌曲的改編,這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不但改編,事實上在學員選歌方面,他們的音樂團隊也有很大的話言權。雖然名義上是由導師跟學員協商選歌,但導師選歌的時候,也會跟他們進行溝通,聽取他們的建議。
所以,他需要把每一位學員的特點、擅長曲風、包括舞臺表現能力等等記錄下來,好在第二輪的時候,為各位學員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不單只是他,他的整個音樂團隊的成員此時都在進行著各種記錄,為第二輪的選歌和編曲做準備。
有一說一,雖然蔣根明的團隊很貴,但確實物有所值。
中午休息的時候,風霖領著風雪找到趙榮昌一起出去用餐,順便讓他們商量一下那檔關於《好聲音》的訪談節目的事情。
四位導師則沒有那麼悠閒了,他們在演播廳的休息室裡簡單用過午餐以後,還得繼續錄製。至於學員?直接在候場大廳裡面用工作餐。
對於製作一檔關於《好聲音》的衍生節目這件事,趙榮昌是舉雙手贊成的,多一檔宣傳《好聲音》的節目,而且還不用他勞心勞力,何樂而不為呢。
這樣的衍生節目的點播量雖然主要靠蹭主節目熱度,但是對於主節目的反哺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去年《最佳唱作團》的那檔衍生節目《唱作團八一八》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由於《最佳唱作團》節目時長有限,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兼顧到,觀眾們透過《唱作團八一八》瞭解到了各支參賽團隊背後很多不為人知的日常,也為這些參賽團隊積累了大量的人氣。
製作《好聲音》衍生節目這件事,就在三人吃午飯的時候三兩筷子之間敲定了,新節目就叫《好聲音背後》。
風雪這小妮子做導演和總策劃,趙榮昌也沒有什麼意見。這本來就不是什麼高難度的節目,雖然不能說隨便栓條狗來做都行,但這類節目都有固定的流程,只要找個靠譜一點的主持人,設定好問題,按部就班的製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