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午,李二傳來訊息,羅武已經回到大牢,安靜的待在自己原先的牢房裡。牢房裡一切都井然有序,好像什麼都沒發生。
李文柏點點頭,看來這個羅武,還是很講原則的。
他沒有再去大牢探望羅武。按理說羅武給他送了一個這麼大的恩情,於公於私他都應該親自去表示一下感謝。
但他還是沒有去。
去了能幹嗎?說一聲謝謝嗎?
他是個死刑犯,早就沒了求生的念頭,殺三子也不過是求個報答而已。對於一個將死之人,一聲謝謝,並沒有什麼意義。
與其去探望他,還不如讓他多活些時日,讓他在死之前,能看看前庭政令實施的效果。這樣,走得也能更心安一些。
於是李文柏將羅武的殺人罪名定下後,又將行刑日期定在了一個月後,為的,就是讓羅武親眼看看政令的實施效果。
當然,李文柏也不會讓羅武的母親白死。無論如何,羅母都是因為銅器作坊剋扣工錢才導致沒錢治病,才死的,所以不管是楊邦這個作坊的東家,還是作坊負責發放工錢的管事,都要問責。
不過按照大齊律法,這並不是多麼嚴重的罪行,最後的懲罰也不過是發點銀子罷了。
但是李文柏是什麼人?他是商人。只要涉及到錢,他哪裡會就此放過?
所以,在他的強硬手段下,楊邦又被強行罰沒了五千兩。
一條人命五千兩,怕是封疆大吏,也很難值這個價吧。
楊邦本來自然是各種不願意,五千兩對於他而言,也不算是小錢了。更何況他剛往府衙的府庫裡送去兩萬兩,現在正肉痛著呢,哪裡肯再罰五千兩?
但是眼看著李文柏將羅武母親的死全部賴在他的頭上,罪名是越扯越大,他終於還是認輸服軟了。
五千兩就五千兩吧,總比被這李文柏坑的沒了命才好。
至於李文柏將羅武的行刑日期定在一個月後,楊邦倒是沒什麼大的意見。反正殺害他兒子的人已經判了死刑,早一個月晚一個月,也沒什麼要緊。
只要李文柏別不給他判刑就行。楊邦最怕的,就是李文柏包庇羅武。現如今李文柏勢大,又是西州一把手,要真鐵了心要包庇羅武,別說是前庭,就是整個西州都沒有人有任何辦法。
羅武的罪名和行刑日期已經定下,接下來,就是政令的執行問題了。
司戶朱江因為全權負責政令的執行工作,自從昨天政令頒布後,他可以說是整個前庭最忙碌的官吏了。
這是一項利民的政令,提高了作坊工人的月錢和待遇,百姓們自然歡呼雀躍。但是對於豪紳商戶們而言,這政令無異於是在剮他們身上的肉。
工人們的工錢提高了,那麼他們手下的作坊利潤自然就要降低。錢少了,不就是剮他們身上的肉嗎?
所以哪怕是刺史府親自頒布的政令,那些豪紳商戶們,還是不願意接受。
這就累苦了朱江了。
楊邦這個自家老岳丈那裡還好說,他本來就被羅武嚇怕了單子,生怕李文柏又挑什麼理由把他送進大牢和羅武關一起。所以朱江跟他說起政令的事情,楊邦沒有怎麼猶豫,便答應了。連自家女婿都認慫了,他這個剛剛死了兒子差點自己小命都不保的老人,還能做什麼抵抗?除了服從政令,他別無選擇。
至於其他那些豪紳商戶們,就很難說了。
他們沒有真正接觸過李文柏,不知道李文柏的利害和手段。對於這位前庭新來的刺史大人,他們都是從民間口口相傳的傳說裡聽來的,只知道李文柏對付官吏很有一套,不管上司還是下屬,他都不帶怕的。而且還很會做生意,文興縣的幾個大作坊,聽說都是李大人辦的。
但是他們並沒有聽說,這位李大人,還能對沒有犯法的商戶下什麼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