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技術宅在古代> 第147章 政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7章 政令 (2 / 3)

這個書生,便是半月前質疑李文柏為什麼不直接把田地分給無田的窮人的那位。他當初以為李文柏是商賈出身,有私心貪欲,不捨得將查抄的田産分給窮苦百姓,所以才找這麼多借口。現在他心中滿是愧疚,這幾項政令一出,誰還敢說李文柏又私心?

他原先根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佈告牆上的政令很簡單,只有五條粗略的規劃。

一、交合縣境內,下轄一十二個村子,務必每個鄉村都要建設一家醫館。

二、在縣城建設養濟院。養濟院專為收養鰥寡孤獨。

三、在縣城建設育嬰堂。育嬰堂專為收容未成年之孤兒、棄嬰和年幼的乞丐,提供日常飲食和四季禦寒衣物以及住所,直至成年。

四、在縣城以及一十二村建設蒙學書院。

四、在縣城建設武館。

這五條政令,每一條都緊緊貼合交合縣的民生狀況。

如果說之前的以工代賑、僱傭百姓是給窮苦的交合百姓續命的話,那麼現在這五條政令,則是完完全全的民心所向的公益之舉了。

不多時,一張熟悉的臉龐出現在人群之中,看著佈告牆上的條條政令,臉上又是震驚、又是感慨。

他很快找到了發放佈告的衙役,笑著討了一份多餘的佈告,拜謝後匆忙離開。

回到自家後,他便埋頭案首,執筆寫了一封信。

信的起首是:臣交合縣監察禦史孔正有事啟奏皇帝陛下……

寫信的這人,正是派到交合縣的監察禦史孔正。

他的這封信,是寫給遠在京都的雍和帝的。

一般來說,地方的監察禦史如果給皇帝寫信,十有八九就是痛斥地方官員的不檢點、甚至是貪汙腐敗、屍位素餐。尤其是孔正這種與李文柏父輩之間有過過節的,更不可能專門寫信誇贊李文柏的功績。

但孔正這封信,寫的確實是李文柏的功績,或者說,是李文柏在交合縣幹的益民實事。

事實上,自從曹嚴施五等人倒臺被扭送京師後,孔正就幾乎不和李文柏有什麼接觸,而是暗地裡觀察著李文柏這個爭鬥的勝利者,接下來面對百姓時,會露出什麼樣的面目。

正所謂“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做官也是如此。

能扳倒曹嚴施五等人,只能說明李文柏擅長權術爭鬥,但究竟能否治理好一個縣,或者有沒有一顆愛民如子的心,這就很難說了。

所以孔正這些天一直在觀察,甚至可以說是在找李文柏的漏洞。

但是無論從查抄施五等人家産、到拍賣施五房産、門鋪、地産,以及將部分土地還給原來的農戶,一直到最後以縣衙的名義僱傭數千窮苦百姓種植採石建造作坊。這一系列的政令下來,孔正都挑不出什麼毛病。

哪怕李文柏沒有將查抄下來多餘的土地直接分給無地的百姓,孔正也不覺得哪裡不對。畢竟大齊律法上,可沒有縣令可以白白送土地給百姓這樣的規定。

至於僱傭百姓的事情,孔正也有所瞭解。三千百姓分成了兩撥,一撥是開採山石,似乎是要製造硯臺,另一撥則是種植龍須草和蘆葦,似乎是用來造紙。孔正也是讀書人,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自然明白這紙和硯都是文房四寶之一,生産這些拿出去賣,也不失為一個發展交合縣經濟的好方法。

李文柏能做到這些事情,做到這種地步,已經很出乎孔正的預料。他似乎都能看到,一旦李文柏領頭的這些作坊都能辦好,那麼將來的交合縣一定會越來越富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