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左子良最後還是沒有去山上採樅樹菇,聽爺爺左宗光說過以後才知道,現在山上長出來的樅樹菇很少很少,想要採樅樹菇還要等上一個把月才算是好時候,現在上山找半天都不一定能夠採到一兩個樅樹菇。
所以在吃完早飯以後,左子良就和爺爺兩人把已經成熟了的花生全部挖了回來,花生帶苗左子良挑了三趟,爺爺左宗光也挑了三趟。
左宗光種的這種花生,是以前的地方品種,顆粒要比現在市場上常見的花生小很多。
一個花生殼裡面一般就兩粒花生,很少看到有三粒的,而且每一粒花生都很小,也就一粒新鮮的玉米粒那麼大。
所以這種花生的產量自然比不上那種大顆粒的品種了,不過左子良還是喜歡吃爺爺種的這種小花生,不管是吃生的也好、水煮也好、還是炒著吃,這種小花生都要比那些大的花生好吃很多。
特別是過年的時候端一盤這樣的鹽煮花生上來,左子良可以慢慢的一個人全部吃完。
當然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家裡人都喜歡吃。
中午左子良躺在床上半個多小時還是不能入睡,乾脆又爬了起來,開啟筆記本開始碼字。
下午天很早就陰了下來,而且颳起了風,看起來好像是要下雨的樣子。
左子良看了一下天氣預報,今天並沒有下雨。不過左子良還是把雜物房裡面的微耕機推了出來,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的時間,把玉米地和花生地都翻了過來。
說起來,早幾年的時候家裡翻地全部都是用鋤頭一鋤一鋤的挖的,每次放暑假的時候,左子良和姐姐兩人就會被老爸趕回村裡,幫著爺爺奶奶幹這幹那的。
而挖地每次都是左子良的任務,姐姐只要幫忙幹一點輕鬆的活,然後幫助奶奶在家裡洗衣做飯就可以了。
每次左子良挖地都會磨起一手的水泡,早上起來擰毛巾的時候都不敢怎麼用力。
現在好了,有了這個花二千多塊錢買的微耕機,就完全不要一鋤一鋤的挖了,只需要在微耕機翻過以後,用鋤頭把邊邊角角的修一下就可以了,省事了不知道有多少。
等到晚上的時候,左子良才發現自己上午的時候忘記給編輯發資訊了,開啟電腦一看,居然收到了過稿的通知。
只是編輯雖然說可以簽約,但是也指出了小說開頭節奏偏慢的問題,希望左子良考慮修改一下。
雖然知道編輯說的都對,但是左子良並不打算修。
左子良已經看完了作者寫的後面的100多萬字,節奏從頭到尾都差不多,寫的不緊不慢的,就像是一杯溫開水。要是改了開頭,左子良不知道後面要怎麼辦,難道也要改嗎?
本來左子良就是打算把書簡單的搬運過來,可沒想著要把那本書精修一遍,那是高手才做的活,左子良自認是沒有那個本事的,所以還是做一個簡單開心的搬運工最輕鬆了。
輕車熟路的註冊了一個新的作家賬號,想起《輝煌從菜園子開始》這本書的作者名字裡面有平頭哥三個字,左子良就起了一個平頭哥001的筆名。
本來左子良是打算直接用平頭哥這三字當作者名的,可惜卻提示已經被人佔用了。
左子良去網站搜了一下,卻沒有找到這個作者名下的任何作品,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