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撩夫記> 第四百八十九章 熟門熟路的潛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八十九章 熟門熟路的潛入 (1 / 2)

只沒頭沒尾的四個字,並不能完全的說明情況。

從目前的情勢看,最大的可能也是婠婠下意識裡最希望的可能便是趙子暄使了死遁。但猜想不等於事實,一切皆有可能。

因不知道個中內情是否為趙子暄和趙子敬達成的共識,故而婠婠沒有向任何人問詢。這件事懸在心中不上不下的,直至今冬的第一場雪降下,蘇瓏歸京。隨行的是四門諸人,還有......趙子暄的靈柩。

北地的一眾官員因遁四門煽動起的叛亂死傷不少,無論死去的還是活著的,只要是在那場叛亂中護佑百姓、抵抗叛軍的,趙子敬只以降職作為跟隨趙子暄造反的處置,不可謂不寬大。

四門特殊,故而對四門更是寬大,一番書面文章便抹去了從前種種。四門諸人於剿亂中殞命留有家眷的,厚待其家眷,活著的仍供職四門,職位比照北都只升不降。若無意留下則依照辭官處理,賜贈盤纏盡隨其去。

至於趙子暄,趙子敬的處理方式就相當的令人尋味了。他下旨追封趙子暄的生母為皇貴太妃,對趙子暄本人卻無任何的追封。

不責其罪,不頌其功。

按說趙子暄的遺體應當歸葬封地,趙子敬卻是將原本屬於趙子暄的封地收了回來,令他陪葬皇陵。

皇陵之中葬的是帝王後妃,陪葬的是功臣名將。作為王爺,除非是特別的恩榮否則不可葬入皇陵。

按說陪葬皇陵是榮耀,但趙子敬並未專門的為趙子暄建造陵墓,所選的地方也非是他的陪葬群,而是簡單的將程武那座廢棄的墓xue改建了一下。簡單到什麼程度呢,僅僅只是換了塊碑,刮花其間的壁畫。

趙子敬的這道旨意是在蘇瓏複旨時下達,群臣皆在。當兩名將士開啟棺蓋,以便趙子敬驗明,站在近前的幾位大臣也將裡面的情形看的分明,其中包括婠婠。

寒風朔朔,雪片飛揚。

那風湧入到棺木中,卻吹不出任何的動靜,棺木外的一切都是鮮活的,棺木內唯有死寂,冰封般的死寂。

那雪一片接著一片的落下,飄落到棺木中,飄落到趙子暄的眼睫之上。那雙眼睛睜開來時比驕陽還明亮,其間的笑意和朝氣比春光還燦爛。可如今,那雙眼睛沒有任何表情的閉合著,只剩下一團了無生氣的蒼白。

婠婠的思維在這漫天大雪中停滯了那麼一瞬。僅僅只是一瞬。因為在下一瞬,立在她身後顧長生不著痕跡的拉了拉她的衣袖,力道兩輕一重。這是四門的暗語。用來暗示同伴,不要相信眼前所見。

這種暗語原本出自天門,錦衣捕快們常用,故而簡單的這些,婠婠還是懂的。

數種不同的猜測在婠婠心中翻滾了一整個時辰,時機才終於適合說話。彼時,他們已然身處四門府衙,顧長生卻沒有直言詳細,只說兩日後便知詳細。

兩日後是趙子暄下葬之日。皇陵距汴梁有大半日的車馬距離,趙子暄的靈柩都來不及在汴京停穩,這場葬禮著實是倉促簡單到了極致。

若說趙子敬是有意將趙子暄簡單下葬,他卻又親自往皇陵送葬。若說他是心存重視,卻又未曾帶上文武群臣,隨行的兩位將軍還是領著護衛之職的。

趙子敬才出城門,汴梁城的角角落落便擠滿了竊竊私語。被議論最多的話題便是趙子暄,有人說是趙子暄用他的性命換來了大宋江山的安穩,換得了的北地那些官員的性命。

趙子暄手握四門,未必就爭不過趙子敬。這天下大亂將臨之際,他選擇了放棄,連同性命也一齊放棄。智、勇、仁、義,每一個字他都擔得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