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廂襄和縣主利利落落的設好香案,請了老夫人來領著一大家人在前廳恭聞旨意。
對於旨意的內容,多數人都猜測是示恩的旨意。無非就是幾句褒獎勉勵,外加一些賞賜。然這旨意中並沒有褒獎勉勵,而是字字句句的在教訓鳳卿城。便有人想:這定北侯府莫不是要倒黴?還是延聖帝要在這樣的日子裡捊奪了鳳卿城的世子位?
在各自不同的猜測中,宣旨大臣將那一篇長長的教訓唸了下來。他偷偷的換了口長氣,才又將聖旨的最後幾句唸完,“著襲父爵定北侯,領昭武校尉。望汝勤勉用功,修德修行。勿墮家風,勿負朕意。”
這最後幾句簡直就是反轉。按照常理來說,訓斥過後不是該懲罰一通的嗎!怎麼這最後竟是恩襲旨意。雖然這行文套路與尋常的襲爵恩旨不同,但這著實就是一道襲爵恩旨。不止是恩旨襲爵,還賜了官位。
昭武校尉乃正六品的武散官。可這散官也是官位,與單單一個爵位還是不同的。現實點說這爵位不過是代表了榮耀,拿了它便能受朝廷恩養而已。官位就不同了,實權肥差也好,清閑散官也罷,總是在朝中有話語權的。這是一張進入到官場的資格券。有了它,才有更多的可能。
當然,在眾人眼中這位新晉侯爺一副扶不起的阿鬥樣兒。縱有了這資格券也沒什麼“更多的可能”可言。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開始思考起這旨意的深意。
若這旨意不是針對鳳卿城的,那便是要透過這旨意達到些旁的目的。而最大的可能,就是與最近漸漸展露頭角的那位秦王有關。
眾人心中各自思量切不言說,臉上皆都作出副歡喜面孔向鳳卿城恭賀。襄和縣主如吞了蒼蠅,卻也只能做出一副既歡喜又欣慰激動的樣子,一邊接受著眾人的道賀,一邊安排著諸多的事宜。
加冠禮與襲爵兩件喜事合二為一,便有許許多多的事宜要變動安排。襄和縣主既累又嘔,偏還要維持著溺愛兒子的慈母人設。心中那股嘔意便越發的濃起來,簡直嘔到了吐血。
就在此時,她見到棲霞郡主穿越過人群,雙目炯炯、足下生風的向著這邊走來。
襄和縣主幾乎要壓不住情緒,為了不崩裂多年來苦心經營的人設,她只得假裝忙碌轉身便躲。她需要安靜一會兒,只要一會兒就好。
可棲霞郡主如何會放過她。她是最看不得旁人誇贊襄和縣主的,這會子眾人皆交口稱贊襄和縣主,她就偏要在這個時候藉著定北侯府沒給明總捕下請帖的事情好好撕一撕襄和縣主的皮。
她都想好了,先要嘲笑定北侯府辦事疏忽,襄和縣主這主母做的不稱職。然後她還要把一頂給未來兒媳使下馬威的帽子扣到襄和縣主的頭上。
詞兒都想好了,如何能叫目標躲了去!
於是兩位貴夫人就這樣在人群中玩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你追我趕。不僅要維持速度,還要維持姿態儀容。難度絕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