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直郡王在聽到關於人口這個話題的時候可不像十阿哥他們這麼淡定, 說說就過去了,而是根據戶部侍郎家二公子的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大阿哥直郡王也是知道自己的處境的, 要是一開始的時候針對太子是因為看到皇阿瑪對太子的偏愛而不滿, 後面針對太子更多的是為了利益。自己的情況自己是知道的,照這個情況看來, 就算自己能夠把太子拉下馬, 自己也是廢了。
可是到了現在這個地步, 自己想退也退不了。自己身上可不是隻有自己一家的身家性命, 還有那些跟隨自己的屬下。他們不管是為了利益還是性命, 都是是不會讓自己往後退的。
想到這裡,大阿哥有些無賴的笑了笑。甚至就連皇阿瑪恐怕也是想要自己和太子爭的吧!一開始的時候皇阿瑪可能真的只是想要自己磨礪一下太子,但是隨著自己的勢力和太子的勢力增大,後面的弟弟也慢慢的長大,也參與進來,皇阿瑪心就變了。開始有些防著自己的兒子來了,就連太子也一樣。
大阿哥想到出海貿易的時候帶回來的其中一個訊息就是明朝末年,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 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 自任國王。張傑緒逝世, 內部發生紛爭, 王國瓦解,荷蘭人乘機滅了張氏王國。
在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在意。最多就是感嘆一下張傑緒的無能, 要是自己怎麼怎麼樣的。在聯想到由於生計問題,廣東、福建的不少沿海百姓都遠渡重洋,到東南亞地區經商、打工。久而久之,東南亞各地就出現一個又一個國內百姓組成的社群。當地的邦國領主為與朝廷開展商貿對當地的國人百姓份外優待,不少國人因而致富。到了元未明初,國人已經在南洋擁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
等到前幾年航海這個行當再次發達起來的時候,從出海的人口中得知,那些人聚集而居,生活的還不錯。那個時候大阿哥也沒多想,畢竟那些遷居海外的人被叫“天朝棄民”,根本沒有社會地位。
前面九弟和十弟藉口保護出海貿易的商船拉起了一對人馬的時候,自己還沒在意。九弟和十弟的海船多,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出海的時候海盜多,而且有些海盜有國家的支援,有些海盜本身的實力強盛堪比一個小國家,這些個情況大家也是知道的。
再加上前面出使海外的時候,借用了九阿哥他們的海船。對於組建護衛隊的這個事情,皇阿瑪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過去了。皇阿瑪都這個態度了,底下的人自然也不會揪著這個問題不放。
九阿哥和十阿哥也夠識趣,組織的護衛隊人數也在大家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前面底下的人還收到訊息說九阿哥和十阿哥手下的護衛隊的人佔據了海外的幾座島嶼,用做出海商船的中轉站和護衛隊訓練的地方。
當然了也有人在皇阿瑪那裡去說,但是九弟開口說自己護衛隊訓練需要地方,在國內和挨著國內的海域訓練有些不合適,就在外面不遠的地方找了個地方訓練。再說了其他國家的皇子都能有塊土地,自己難道就不能有嗎?那個小島嶼又沒什麼出産,地方還小。
十弟更是胡攪蠻纏的說道,自己福晉吃了虧,要人手去找那些小賊,順便給荷蘭那個小國添些賭之類的話。反正言下之意就是那些護衛隊的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改頭換面的去當一兩回海盜,要個大本營方便經營。
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把那幾個小島嶼放在心上,不就是幾個小島嶼連在一起組成的一個環形島嶼。就算九弟和十弟撤出那個島嶼了,國內也沒人上去接手。護衛隊的那些人弄到國內來訓練,還不如在海外那個偏避的島嶼上面。
但是現在一看,這是一個多好的退路。比起失敗之後被圈禁起來,還不如在海外找個地方稱王稱霸,當個名副其實的土皇帝。有了朝廷的支援,也不用擔心其他國家,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瀟灑。
想到這裡,直郡王就讓底下的人去戶部調查了資料,看國內的人口的具體情況。土地政策的攤丁入畝和承諾永不加賦,在農作物産量大量提高,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在社會安定和糧食充足的條件下,人口急劇上升。光是近十年來廣東等沿海地區的人口就翻了兩倍多,索性現在還是小孩子和半大小子居多。
人口暴漲的結果已經初現端倪,土地資源分配不均,勞動力開始供過於求。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在通商口岸很容易找到一些像搬運貨物的工作,搬都搬不過來,現在如果跑得慢一些的話,就可以被其他人搶走了。
同時村落與村落之間因為爭奪資源問題,而發生械鬥和沖突增多了。還有些壯勞動力打算到南洋謀生或者投靠親戚,其中不少是械鬥失敗的客家人和在家鄉混不下去的福建人、潮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