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賊人還是府裡面為了給寶音置辦嫁妝引起來的,他們原本是一夥二道販子。就是那種走南闖北從大戶人家管事那裡買各類古董,還兼職造假。有些管事是把主人家的東西報損或者用假的替換真的,那麼他們就能夠幫忙。
古代的資訊又不發達,把南方的東西拿到北方賣,北方的拿到南方賣。主人家怎麼會知道自家的東西被別人替換了,或者直接就是報廢了的東西又出現了。就算運氣不好被發現了,那也是十來年後的事情了,查都查不出來了。
後面這些二道販子賺錢了,就想穩定下來,開了個古董店。當然了,這好賺錢、利潤多的生意幹多了,心就浮躁了。雖然還想著穩定的日子,但是能撈一筆的時候,也絕不含糊。
因為這二道販子以前是經常走南闖北和大戶人家大交道的,所以也算得上見多識廣。手裡面也有不少好東西,對中原地區的婚禮的各項事務也能說個一二。
就這樣府裡面就和二道販子打交道頻繁了一些,還經常讓他給寶音嫁妝裡面的一些古董給一些建議。就這樣給他提供了條件,加上他以前混的時候跟別人練過三隻手。府裡面又沒太注意這方面,誰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古董店老闆敢在寶音的嫁妝上面動這個手腳。
其實本來大家也沒懷疑到他身上去的,在賽罕接到信後,目光就更多的放在府裡的管事、下人身上。那幾天府裡面是人人提心吊膽的,就怕主人懷疑到自己身上,或者主人心情不好,吃掛落。
這個時候一位管事得知古董店老闆匆匆忙忙的外出了,就把這個事情告訴賽罕了。本來也沒放到心上,可是一查就發現問題了。據認識的人說,本來老闆是不會出去的,可是聽說他老家那裡有較為親近的長輩去世了,加上這麼多年都沒回鄉了,趁著這個機會回去看看。
一聽感覺有點不對,在仔細一查,就發現其中的貓膩了。既然有了懷疑物件,進家裡、店鋪裡面一搜就發現了一些問題。
倒是沒有直接發現寶音嫁妝裡面的東西,但是去搜查的管事看到了另外一幅字畫。是另外一個部落郡王的格格嫁妝裡面的東西,因為和他家管事有舊,正好聽說個這個。因為當時聽那管事吹的那叫一個好,還讓那管事偷偷的給自己看了下,和這裡面的一幅簡直是一模一樣。
當然了這個管事是分不清誰真誰假,但是這一模一樣的字畫肯定只有一幅。這兩幅的情況明顯不對,自己分不清,但肯定有人分得清。這樣一來,古董店老闆的嫌疑就確定下來了。
有了具體懷疑物件,很快事情的前因後果就調查出來了。因為蒙古草原這邊這些年富了不少,很多有錢人就附庸風雅起來了。對中原的一些東西追捧起來,包括一些古董字畫。但是草原上面很少有對這古董字畫研究得透徹的,這就讓他們有了商機。
把便宜的東西往貴了賣,拿假的說成真的賣都很常見。但是蒙古人也不是傻的,久而久之能騙到的就少了許多,買的人也少了。古董店老闆經歷了賺大錢,在賺小錢就有些提不上勁來了。
然後不知怎麼的就從蒙古大戶人家嫁女發現了商機,能糊弄的就拿假貨糊弄。如果讓懂行的人來看,看的時候是正品,看後就有些不定了。
寶音這還算好的了,至少換的都是真品,就是品質下了個臺階。不像其他的一些人,直接就拿假貨換真品。當然這也是擔心皇宮裡面識貨的多了,發現中間有假貨惹來麻煩。這換成真的檔次低的就不一樣了,誰能記得清清楚楚嫁妝裡面的每一樣東西。就算有所疑惑,也只會當自己記錯了,畢竟這和嫁妝單上記得一模一樣。
可是他沒料到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女兒跟著他學了,看到鑽石首飾的時候就再也壓抑不住那顆心,把那鑽石首飾偷了。
不過那位老闆也是個有決斷的人,在知道他女兒幹的好事之後,立馬收集了家裡面最有價值的東西帶著一家人往沿海地區跑去。等到了之後,立馬上了去海外的船。
不知道在以後隔海相望故土的時候,有沒有後悔教自己女兒那些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