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還寫了老師的工資是和教學生的數量掛鈎的,老師工資的組成是基本工資和教學生數量多寡的獎學金。只要在女學裡面教書十年以上的,就可以在老了之後每個月領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這個養老金的多少是依老師在女學裡面教書的年限,和教過學生的評語,還有女學的綜合考評來定的。還有其他的措施來保證老師能夠多教學生一些手藝,而不是抱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句話,留那麼一手。
當然了什麼時候領養老金,要後面根據各自情況來定。畢竟這個時候人能活的平均歲數比現代都有少很多,可是平均歲數又不代表那些有一門手藝的人活的平均歲數。自己雖然詢問過下人,但是還是有些侷限性,後面可能會有些波動。
看見阿瑪雖然看著,但是沒多少重視的表現。寶音忍不住說了一句,“現在部落裡面的男子比以前強了許多,但是要是姑娘們還是和以前一樣。難道要部落裡面的勇士多去找其他部落裡面的姑娘嗎?”
哈丹聽到寶音的話,臉黑了下。顯然也是想到了那個場景,男人有能力了,自然想找個條件好的女人。這要是部落裡面女人還是和以前一樣,說不定真的會找很多外來的女人。要知道部落裡面條件好了之後,可是很多外面的女人想要嫁進來。
同理反向來看,要是部落裡面的女人比其他部落的女人優秀,肯定能嫁到勇士。說不定其他部落裡面的勇士也會以娶自己部落裡面的女人為榮,這樣對部落也是有好處的。部落雖然擠進了大部落的行列,但是底蘊還差許多,能夠透過枕頭風減少一些其他部落對自己部落的敵意,還是很劃算的。
就這樣在哈丹和林瑤的支援下,過了年很快幼兒園和女學就建立起來了。因為有著部落的背書,倒是很快就得到了族人們的信任。也因為這些年商業的高速發達,女學裡面找的老師倒是在見多識廣的族人推薦、自薦下找到了大半。
因為在草原上面,一開始寶音就沒打算在女學裡面教什麼女四書之類的。只是在禮節的那門課程當中,加了品德的培養,平日裡在女學也很注重學生的品行。就這樣女學就磕磕碰碰的辦了起來,在辦的過程中添添減減,倒是越辦越好了。
首先因為來女學的大部分學生家裡面都做著點小生意,所以女學裡面還專門開設著有算學,和其他和做買賣相關的課程。只不過都是非常的基礎,想要深入,只能靠自己去專研,或者請教老師。
等到女學的第一批學生畢業了之後,娶了他們的夫君才發現自己妻子能夠幫自己的地方太多了。首先就是和自己有共同的語言,其次就是感覺好像什麼地方都有她的同學一樣,能夠跟他拉關系。更不要說妻子本來應該做的外交了,而且有空暇的時候,還能親手給自己做些其他地方的特色點心吃或者給自己做件衣服、荷包之類的。簡直就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能內能外。
同時第一批畢業生的出去,很多其他部落的小商人也願意把自己女兒送過來讀書。可是部落裡姑娘在女學的改變部落裡的人是看得見的,本部落的人很多在看到效果之後,把孩子送過來。這樣一來,師資雖然不緊張,但是也不寬裕。外面送來的學生,要多交一筆錢。
在女學裡面學的東西多了,在家庭當中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強。甚至在未來有些家裡兒孫不擅長做買賣的商人,專門在女學裡面找在生意方面學得好的學生做兒媳。希望能夠輔導兒孫,讓家業不敗落。同時會的東西多了,女人的底氣也就足了,可挑選的餘地也就增加了。
自古以來從來都是經濟決定家裡面的地位,會得多了,總能想到賺錢的法子。女子在家庭裡面的地位,不知不覺的就提高了。
一開始或許有些頑固的老頭子不太認可女學裡面出來的學生,可是一個好的主母受益家庭三代。其他人家的子孫在母親的教導下開始懵懵懂懂的學習的時候,你的子孫還在母親的溺愛下成長。一開始的起跑線就低了其他人一節,有幾個家長能夠忍受。
就這樣女子的地位緩慢的提高,自己本身懂的也越來越多。一開始是想要一生一世一雙人,接下來想要的越來越多。一個男人做不到,那就換其他的男人。反正自身條件出色,也不缺少男人的求親。當然了,這個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現在女學才剛剛走進正軌。
寶音現在只是想為那些姑娘做些什麼,她恐怕想不到等百年之後,女權主義的發起,就是在今天她提議辦的這所女學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