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和劉協不來,自己就是土皇帝。
而朝廷和劉協一來,自己權利地位會大大的降低不說,說不定還會被喧賓奪主。
所以像劉表,袁術,劉備,等這樣的人,第一時間就斷絕了迎回朝廷的想法。
而唯一產生出迎回朝廷想法的人,也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曹孟德。
至於袁紹呢,還是如同原歷史上那樣,儘管手底下也有謀士建議袁紹迎回朝廷。
但是袁紹想著,迎回朝廷,就相當於在自己頭上憑白加上一個枷鎖,讓自己的權利受到限制?
是自己的土皇帝做得不香了還是怎樣?為啥要迎回一幫爹呢?
所以袁紹斷然拒絕了迎回朝廷的想法。
而曹操則就不同,聽完手底下人的分析之後,當即便決定迎回朝廷。
和袁紹,劉協二人不同。
袁紹實力雄厚,有著冀州,幷州等諸多世家的支援,無論是兵力,還是物力,都十分的充足,根本不需要藉助其他的東西來強固自身,避免自己被其他人吞併。
因為像袁紹這種,不吞併人家就算好的了,哪裡還有人敢來吞併他呢?
至於劉玄,理由也是和袁紹差不多,自身非常的強大,所以也無懼其他人或勢力的威脅。
至於單獨救劉協,也只是無奈之舉,而且對於劉玄來說,單獨救劉協的好處,也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而曹操的處境則就不同,先不說本身兗州實力就不強。
再其次,曹操入主兗州,靠的是強力,驅逐了劉岱。
這樣一來,直接就引起了兗州本地世家的不滿。
所以,雖然現在兗州名義上的主人是曹操,但是實際上曹操的統治並不穩固,稍稍不注意,便會不可收拾。
所以曹操急需一個大義,需要藉助大義名義,強力鎮壓內部不服的聲音,保全自己,讓自己有發展的時間。
……
而趙雲等人,因為預先有了劉玄的命令,在朝廷的隊伍出發了之後,趙雲等人便率兵悄悄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