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開啟之後的第一句話寫著:“我輩弟子修煉藥王經出入江湖,總被江湖人所利用。藥王經為救人之法,非防身之術,故我輩弟子被脅持威逼者甚多。今我為弟子們重新解讀藥王經,願眾弟子讀後皆能有防身之力,從此於江湖中得以求存。注:切莫以自身防身之術為惡,為者全谷上下共誅之。”
張之然看著這句話覺得有這樣的想法倒也合理。畢竟如果江湖上只有一個神醫,那肯定是人人都要巴結的,誰也不敢脅迫威逼。可是有了藥王經以後,整個江湖每年都有數十個神醫從藥王谷中走出。這樣一來,藥王谷弟子就成了手無縛雞之力的工具罷了。
張之然翻過這一頁以後,看到的第一句話就是:“欲有防身之力可在危難關頭散去藥王經內力反其道運之,以逆藥王經之力與人對敵。此法危險之至,故而眾弟子謹記,不到危難關頭切莫如此行事。”
“原來這逆運藥王經的法子也是從藥王谷這裡傳出去的。。。”張之然自言自語道,可是這樣子為什麼會出了一個會逆練藥王經的魔教教主呢?
張之然邊想著邊繼續讀了下去,後面又強調了幾句逆練藥王經的關鍵之處,之後寫的竟是一套刀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之然雖然對刀法沒有什麼瞭解,但是僅憑他多次和人交手的經驗來看,這門刀法十分契合逆練藥王經的內功。而且越往後翻,張之然就越能感受到一件事。那便是:這門刀法的編纂從最開始還是以解除對手武裝或者擒住對手為第一要務,到後來已經變成了招招斃命無所不用其極的殺敵險招。這其中編纂者經歷了什麼,張之然無從得知。
“唉,”當看到最後一頁的時候,張之然已經明白髮生了什麼。在最後一頁赫然寫著:“吾嘔心瀝血,鑽研逆練藥王經之道,原意是為眾弟子在江湖上謀求生存之法。可惜這藥王經逆練竟有改變練功者神智之效。吾今以自身經歷為戒,告知眾弟子,藥王經逆練不過搏命之法,練就一次之後便不可再練,此告眾弟子知。”
“原來即使是開創了逆練藥王經之法的前輩也沒有解決神智被更改的問題。看來這種內力終究是不可再用的。”張之然嘆了口氣。合上這本藥王經下)。
想到這裡,張之然開啟了第三本書,只是在拿起的時候有些猶豫。
這第三本書上沾著點點血跡,看上去陰森恐怖了許多,不知道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開啟第一頁,上面一如之前兩本一樣寫著:“藥王經正練度苦難,逆練終成魔。吾輩第四代弟子中有一人練就逆藥王經至大成,竟不顧勸告加入魔教。如今我藥王谷大難臨頭,吾身為掌門寫下此書,願該弟子得見之後回心轉意,從此退隱江湖。藥王經是正是邪終究難辨。”
是正是邪?張之然反覆品味這句話,難道正邪不應該由練功者來決定嗎?想到這裡,張之然又記起當初自己所作所為,臉上浮現無奈苦笑。
“藥王經,逆練惑人心智,練至深處人性全無,今我藥王谷大難正是由此而得。從逆練藥王經之法出現弊端時,本門前輩就一直在研究如何將兩種練法所得內力取一平衡,從而達到神智不亂的效果。可惜經年以來一直無果。如今我將前輩們的心血記錄下來,希望今清教教主得此書時能重新想過。”
“呵,”張之然看到經年以來無果這句話的時候沒忍住笑了一聲,這位練就魔功一統魔教的藥王谷弟子怎麼可能再去修煉一門終究無果的內功?藥王谷中人還是缺了江湖經驗,這本心血估計那名弟子連看都沒看過。
這裡張之然還是想錯了。藥王經逆練雖然惑人心智,但是在人暫且不修煉的時候還是有短暫清明的。這種時候往往人會質問自己所為種種,而這本書所針對的便是其人質問自己的這一霎那。只要此人還未完全失神,就有機會。
張之然往下翻去,卻看到了藥王谷前輩們傳下來的天馬行空的想法。
“正練藥王經,說散便散。內力來去自如,端的是最適合強身健體的無害功法,但若是逆練,則如跗骨之蛆與經脈凝結,除自斷經脈以外無法散功。故此眾前輩放棄了散功一途,轉而研究起另一種能將正逆內力並行之法,以此中和逆練內力惑人心智之效。”
兩種內力在體內並行?張之然不得不承認自己被這種想法吸引住了,可是他也看到了其中的問題。
果不其然,在之後寫著:“我輩練藥王經,全靠古方對經脈的提升方能練就。而逆練藥王經對經脈有所洗伐,故此已經不適合再重新練就藥王經。所以各前輩雖盡心研究卻終不得其法。於是我想了一個兩全之策——更變古方,以達到正練逆練皆可的經脈程度。”
藥王谷建立初衷還是治病救人,弟子們的絕活並不在內力上,而是診病開藥。所以更改古方一事對於藥王谷弟子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題。藥王谷能想出這樣的想法也不算是出人意料。
但是之後,張之然看到了各種觸目驚心的內容。
曲長老研製新藥方十三次,試藥三月後,卒。
何長老研製新藥方十一次,試藥兩週後,卒。
宋長老研製新藥方十四次,門下弟子皆以身試藥,第十五次之後,宋長老在內共十五位藥王谷弟子全脈皆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