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成為首富從吐槽開始> 第205章 皆大歡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5章 皆大歡喜 (1 / 6)

區塊鏈?

張非雖然管科技口但也無法面面俱到,這個名詞還是頭一次聽說。

原世界的區塊鏈源於比特幣,這個世界的算力幣還不火,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張非不知道也不奇怪。

區塊鏈不過是一個加了時間戳的資料記錄方式,是比特幣整套技術中的一環,完整的來說這是一套去中心化分散式系統。

區塊鏈這個名字,其實片面了。

但大家都這麼稱謂,曹深也只能入鄉隨俗。

原世界到曹深死的時候整個“區塊鏈”技術仍然非常不成熟,因為這項技術有一個天生無法逾越的障礙,既“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指去中心化,可擴充套件性和安全性,這三項要求無法同時滿足,必須有所取捨。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去中心化,比如比特幣,每一份交易記錄都需要所有節點複製,全網廣播。

有n個節點就要重複勞動搞n次,如果是用中心化的網路就只用記錄一次,最多再來兩三個資訊備份足以。

又要去中心化又要安全,那麼整個系統功能上就必須非常簡單,不會有什麼擴充套件性。

否則,它必然被設計得龐大臃腫,大就漏洞多,安全性也就無法實現了。

如果選了高擴充套件性和安全性,那就必須設計豐富的介面,還要嚴格控制才能保障安全性,這樣又很難做到去中心化。

原世界的比特幣去中心化程度與安全性很高,但效能就很拉垮,網路經常堵得一批,使用者不得不支付更多的交易手續費讓礦工們優先“打包”交易資訊。

後來出了一個eos,號稱百萬tps,效能遠高於比特幣。

但eos為了達到效能犧牲了去中心化程度,它並不是像比特幣一樣所有節點對等,而是搞了21個超級節點。

所以這個專案也被人質疑權利過於集中,既不夠去中心化也不利於網路安全性。

而之所以區塊鏈這個東西對安全性要求極高,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和普通的資訊網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網際網路不同。

區塊鏈上除了跑資訊資料之外,大量跑的是資產資料。

網際網路如果安全性出了問題,最多是資料多丟失,資料洩露之類的。

而區塊鏈如果安全性出了問題,那是非常直接的經濟損失。

如果說網際網路是資訊網路,那區塊鏈就是資產網路。

也是因為區塊鏈上面跑的都是錢,所以這個行業一熱起來之後,駭客和白帽子都去區塊鏈上恰飯了。

在過去區塊鏈沒有起來之前,國內的網路安全創業其實很苦逼。因為安全業務的業態很像醫院,沒病不會找醫生。

一般如果沒有官方硬性要求,或者是沒有遭遇到駭客攻擊,普通企業對網路安全都不重視,畢竟買安全產品是個成本,不能創造收益,而且一般也沒啥事兒。

這個事情一直到國家推行了等級保護2.0的強制性要求後,情況才開始好轉,安全公司才能奉旨恰飯。

當然,頂級的網際網路公司對安全問題還是很重視的,比如兩個馬爸爸。國內幾個頂級白帽子都被這兩家公司招攬了。

而另一幫頂級的白帽子殺進了區塊鏈做安全審計,一改往日的頹勢,賺得盆滿缽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