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馨一聽要招將近一萬人,長大了嘴巴:
“咱要做電商了?”
當初曹深成立物流公司,張北馨還道他是想做淘金的“牛仔褲”生意。
沒想到竟然直接下場了。
使用者量方面還好說,畢竟自家的“今日值得買”匯聚了大量的流量。
現在全網電商基本上有一半以上的購買,是從自家這邊的入口走的。
但直接自己做,那就涉及到巨大的管理壓力在。
這將近一萬號人招進來倒還是小事,關鍵是,突然要管理這麼一大幫子人在管理壓力上就很大了。
而且,管理物流、倉儲、配送這方面,和管理技術產品研發還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
不是你能夠管好系深科技幾千號人,就能管好電商這邊近萬人的。
另外,電商本身的基因和系深、統槽科技不同。
系深、統槽這邊無論是做遊戲也好,引擎也好,雲端計算也好。
那至少都是產品和技術驅動的東西,研發過程長,但產品上市後的後期工作就相對輕鬆一點了,一個產品和技術的使用生命週期相對來說也比較長。
但電商是強運營的業務型別,你得經常搞活動。
大活動小活動,各種優惠補貼組合,基本都不帶停的。
簡單來說,產品型業務就類似於足球和籃球這種體育運動的設計,你規劃好了比賽規則,雙方多少人,怎麼算贏,哪些情況算犯規,犯規怎麼判罰。
後面就讓他們自己玩就行了。
基本只要設計出玩法,就一勞永逸。
玩法規則的修改,那可不是常搞的,偶爾才會出現。
而運營型業務,典型的就好比是籃球和足球賽事。
歐洲盃,世界盃,職業聯賽等等,這些賽事本質上都是足球籃球這項運動的運營活動。
並且,運營型,就如比賽,那是有時效性在的。
賽事期間熱度會很高,賽事一過熱度就會陡然下降。
這就是運營的特點,峰值很高、熱度很高、時效很短。
所以,搞賽事的公司為了維持熱度,就必須經常搞比賽。
就好比職業聯賽,恨不得都不帶停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電商就是強運營型的業務,尤其是現在競爭激烈,電商平臺整天都在削尖腦袋蹭各種節日好搞促銷活動。
甚至沒有節日都要自己創造節日出來。
也是因為商家對蹭節日的需求,東國原本平平淡淡的節日現在都被強烈“商業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