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深去年就已經支一個雲端計算團隊,雖然系統的雲端計算產品是後來才給的,但是這幫人早就已經被曹深灌輸了先進的雲端計算思想。
所以,他們比其他人更快的掌握了這套架構和容器技術。
是時候讓他們發光發熱了。
曹深打算從下週開始,把自己的這幫人弄出去當免費培訓,幫助使用這套架構和容器技術的公司儘快出產品。
之所以等了四個月,那是要給人學習消化的時間。
就像老師講課,總不能新學期的書剛發下來就問:
同學們,你們有什麼問題麼?老師現在給你們答疑。
書都沒看,能有毛線的問題。
一項技術要推廣開來,最佳的捷徑就是讓推廣這項技術的人能掙到錢。
讓使用這套技術的人能解決實際的問題。
所以,曹深要送佛送到西。手把手,免費培訓。
雖然,在曹深看來公有云才是未來。
但還是有很多行業因為其特殊的業務邏輯對雲端計算的功能、效能、成本、安全性等等有特殊的要求。
雖然未來的公有云都能解決這些問題,但那需要使用者端也有懂雲的it工程師才行。
現階段,從人才端來說,還不具備這個條件,有一個過渡的過程。
所以,仍然需要有供應商提供私有云,幫助客戶完成雲部署。
比如金融,政府,大型能源企業,教育這些行業,都是需要提供客製化的私有云產品和服務的。
曹深需要有下家,去做各行各業的雲部署,去做技術和市場教育。
所以,他需要給下家們“賦能”。
大家一起來把這個蛋糕做大,同時也分享收益。
當然,如果曹深想一個人吃獨食也問題不大,多花點精力就可以了。
但,那不利於讓更廣泛的人掌握雲端計算技術,也違背曹深技術開源的初衷。
賺錢,從來都不重要。
進步,難能可貴。
為了讓統槽科技的人服務好,曹深大半夜花了不少時間琢磨該如何擬定績效考核的標準。
客戶好評?不行,統槽科技是掌握技術的源頭,萬一這幫人作威作福,客戶為了解決問題也不得不給好評。
培訓人數?不行,人是有劣根性的,你搞這個指標,人就敢湊人頭充數。
培訓客戶數?還是不行,那豈不是該湊客戶了。只求數量,讓真正有志於使用這項技術的客戶反而得不到最佳服務。
……
想了大半宿,曹深終於決定,第一年以解決的問題數量和難度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