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牛:“沒有,夠不上殺頭的都是關禁閉。”
張老爺子:“這可稀奇了,我聽說部隊裡都是打板子。”
張大牛:“剛才您也說了新朝新氣象。”
張老爺子:“也是,晚上,大牛你也加把勁。早點留個後,這樣就踏實了。”
張大牛:“哎!”
這世上,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就拿張大牛老家的村子來說。本村中,張大牛家原本人口多地少,還要租種本村地主的幾十畝地,才夠一家人嚼口。這一下張大牛一家七八口人全投奔張大牛去了,剩下的十幾畝地暫時夠大哥張大力耕種了,今年也就沒有租種土地。
加上阿花一家,以及同村和大牛一起當兵的另一家佃戶人家也遷走了。全村的地主家空出百多畝地沒人佃租。
中國地主也是分很多種的,有自己一家也幹活下地農忙時請些短工的經營型地主,也有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收租型地主。如今這供求關系一旦打破了,就不是以前地主說了算的租方市場了,一下變成了佃戶精貴的佃方市場。
佃戶們自然是要求更低的租稅以及好一些的土地。如今勞動力精貴,就是買那白奴也是價格不菲,而且根據中國人細致的觀察,那些白奴很多不善於種地。至少沒有自家長工和佃戶幹得好。怪不得各省督撫買了白奴都是送到礦井裡面採礦去,這些白奴採礦賣力氣倒是一把好手。
可這點發現並沒有什麼鳥用,中國的耕地已經被持續不斷地耕作了上千年了。土地本身已經很疲憊了,如果沒有人精耕細作的話,開春一畝地撒上十幾斤種子,一年風調雨順到了秋天一畝地能收獲百多斤糧食那還是老天爺給臉。
要是老天爺不給臉,一年水旱湯蝗顆粒無收也不是沒有過。南方地區十年一遇的水災和北方地區幾年一遇的旱災蝗災等,壓根就沒停下過。而且,大災之後必有大役也是上了古書的話。
這點蝴蝶效應,其實早在宋海平的考慮之中,人多地少和地多人少完全是兩種概念。可作為一地之地主,不管你是經營型的還是租種型的,該繳納的皇糧國稅各地的地方官是一分也不會少收的——這直接影響到人家的業績考核也就是前程。
為了讓更少的人種更多的地生産更多的糧食,一些經營型的地主從傳說中的日本引進了農業機械和化肥。
其實像畜力收割機、畜力脫粒機、畜力播種機等都是很簡單的東西。不考慮質量和耐用性,一些木匠鐵匠看一遍就能完成山寨品。古人山寨起來,更是一點節操都沒有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推動了機械化,哪怕是畜力機械化宋海平還是蠻高興的。未來人類一定會走剝削機器的道路。這一點的大方向是不會錯的。在這個大方向下,懂機器用機器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