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魁和瑞聯聯手戰勝那英國大師兄之後,忍不住放聲大笑,囂張的如同幹掉葫蘆娃的蛇精和蠍子精一般。
大師兄詹姆士暈厥傷退,被英國拳民搶下後,送到後方急救。又是放血又是服用福壽膏才讓詹姆士悠悠醒來。
醒來的詹姆士對左右說道:“和大主教大人說,最後的時刻到了。”
左右立刻將詹姆士這句話帶給倫敦大教堂的大主教大人。只見大主教大人淡淡地說了一聲知道了,就去開始指揮唱詩班唱歌。
今天的倫敦大教堂裡面三千個唱詩班少年個個捧了蠟燭,在大主教的指揮下高聲唱到:“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
不多時,倫敦其他街區的教堂也傳來了哈利路亞的清脆童歌聲,然後是倫敦周邊的郊區教堂也開始唱著一曲只有一個詞的聖歌。
本來隨著大師兄詹姆士受傷加上和清軍作戰交換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英軍和英國拳民計程車氣已經有些低落,但此時各教堂清脆的唱詩班歌聲響起,英國軍人和拳民眼中又漸漸的多了一絲光彩——戰場上的英國軍人和拳民想起了自己身後是他們的孩子,是他們的家園。
一個英國水兵抱了一小桶火藥沖向清軍,拿火把點燃火藥桶和清軍同歸於盡前這個英國水兵大喊道:“記住納爾遜。”
話音剛落,這個英國水兵和一片清軍鐵罐頭再一聲巨響和巨大的煙塵中之後同歸於盡。距離比較近的英軍和拳民也被波及了幾個,不過,這個交換比例似乎更劃算啊。
看出這一點的不是一兩個人,立刻又有幾個英國水兵抱著火藥桶舉著火把高喊著“記住納爾遜”在清軍陣線上爆炸了。
英國皇家海軍最早連海賊都打不過,後來還是依靠著民間私掠艦隊也就是合法海賊的幫助下才勉強拼湊起大英皇家海軍的招牌。之後更是因為有一群納爾遜一樣的瘋子,才能在和荷蘭、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海軍強國的壓制下脫穎而出。
納爾遜本人更是為英國皇家海軍付出了青春、汗水、血、健康和生命——納爾遜臨死前留給未婚妻的只有戒指和一縷頭發。
納爾遜給英國皇家海軍留下了見敵必擊的傳統和英格蘭需要人人恪守職責的格言。
這也變成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精神,換成中國話就是爛船也有三斤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那英國既是制霸海洋數百年的日不落帝國,又怎麼可能都是運氣二字能解釋的。
看那英軍不斷地破壞著清軍的戰線,剛剛還在小人得志般猖狂的魁麟和瑞麟臉色難看。
其實城裡城外各地響起唱詩班的歌聲時,麟魁就知道不妙。隨後而來的英軍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麟魁:“可惜,沒帶軍樂隊來。”
“怕什麼,有我在,頂一個戲班。”而作為粗人的瑞麟就沒那麼多想法了,孔子聽琴後三月不知肉味在瑞麟這等人的理解中也就是孔子買了戲票聽戲,然後接下來的三個月沒錢買肉吃了。
聽到那城內外英國人歌聲不斷,瑞麟拔了個高腔唱道:“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助我黃忠成功勞。
站立在營門三軍叫,
大小兒郎聽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