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炮兵用最快速度將炮管打的紅熱停下炮擊之後,英國步兵先動了。
英國步兵的步槍有效射程只在三百米,就算狙擊手也只能在五百米的距離命中,而且就算三十米內開火也拿清軍的鐵罐頭鎧甲沒辦法,所以每次英軍只能先動,忍受長時間的清軍火力射擊後才能進入刺刀戰的距離。
而清軍一直裝備的先進抬槍則輕松打一千米還能破甲殺人。這讓很多和清軍交戰過的英軍覺得自己手中的洋槍變成了燒火棍。
不過,命令就是命令,一排排穿著裙子的紅衣英軍在鼓樂聲中吹吹打打的排成方陣前進。
進入千米內,清軍的排槍開火,一排排的英軍倒下,後面的英軍又英勇的補充上來。就這樣,英軍從一千米的距離開始不斷的在路上一路上遺留下遍地屍體和重傷員,看到英軍受到沉重打擊卻沒有潰散,愛德華王子深感軍心可用。
主陣地的慈禧也隱約聽到槍聲中的英國鼓樂之聲,扔下一支令箭:“傳我命令,軍樂隊,奏樂。”
清軍如今的樂隊是在鹹豐爺留下的大戲班基礎上改進的,當年面對英法聯軍的二鴉之戰,京城被調集的諸戲班人員也各有封賞,這些年西征南征的,鹹豐也都將這些戲班帶在身邊,鹹豐爺每次上戰場的時候,清軍後方每次都是鼓樂喧天——在鹹豐看來,這演戲和打仗也沒啥區別,後來根據歐洲洋人的風俗也建立了軍樂隊制度,戲班的主唱和指揮搖身一變,有了五品官身。
安德海撿起令箭問道:“請太後點樂!”
慈禧沉吟了一下說道:“十面埋伏。”
這十面埋伏卻是描述當年楚漢相爭亥下決戰的情形。今天清英在耶路撒冷決戰,雖然不是特別應景,卻也是寓意深遠。
安德海:“渣。”喊完,安德海一路小跑傳令去了。
清軍陣地後立刻響起數百古琴、古箏、琵琶不斷發出的陣陣肅殺之音。
隱隱聽到清軍陣地上傳來的肅殺之音,英軍統帥愛德華王子心中隱隱感到一絲不安。
愛德華王子騎著白馬,舉著不列顛米字旗,不斷在陣地上奔跑中高聲喊道:“天佑不列顛,天佑女王。”
英軍陣中爆發出英國籍軍人陣陣齊喝:“天佑不列顛,天佑女王。”
而大部分印度阿三聽不懂英軍在喊什麼,不過既然英國主子喊了自家也得喊兩句,於是一個婆羅門出身的阿三帶頭喊道:“濕婆保佑,刀槍不入。”
五十萬出身婆羅門剎帝利的僕從軍眾阿三同聲喊道:“濕婆保佑,刀槍不入。刀槍不入,刀槍不入……”
五十萬阿三僕從軍喊了幾百米路程的濕婆保佑刀槍不入,卻被清軍的抬槍打的死亡狼藉,屍橫遍野。作為他們的主子和督戰隊的英軍同樣損失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