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變革1854> 第三十六章 天下大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六章 天下大勢 (1 / 2)

從清初的滿洲皇帝們就不斷地喊滿漢一家,可滿人有特權一直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旗人的戰鬥力仍保持著,那也沒什麼說道的。八成漢人還會老老實實地,這一下洪楊之亂可是將八旗綠營的底細都給暴露了。

曾李胡左之流掌了大軍之後,都是兵為將有的私兵,現在一個個總督坐著大軍掌著和藩王之流的已經沒什麼區別了。鹹豐和朝廷當然也知道這樣的情況並不對,漢人督撫們要的無非是地盤和權利,可那些太平軍是實實在在要割了所有滿人的腦袋的。現在太平軍打沒了,漢臣督撫尾大不掉,也只能是兩相其害取其輕。

如今我大清的南方已經到了什麼地步呢,如果是朝廷派下去的漢人官員不對當地督撫輸誠,則數日內就會死於非命。

如是朝廷派的是滿人的官員做南方做地方官,則還沒到任上就會因為遇到土匪打劫而死於非命。桂良能活下去,其實和他命大有很大關系,六門炮可都是沖著他的車轎開火的。

便是巡撫這一級的高官,也被湘軍勢力集團殺了一個用以震懾宵小——殺完人的兇手張汶祥當場自首,揚言因私仇殺人。這和香港警匪片中老大殺完人,小弟出頭頂罪有何區別,一個巡撫身邊幾十人的排場還是有的,張汶祥又不是小馬哥)

原本歷史上,這位要等坐到兩江總督的位置上才會被砍死,現在只因為不肯放棄對朝廷的愚忠,就被砍死了。當時嚇得滿清朝廷以為湘軍要反,又把老曾調回兩江總督的位置以安人心。死的這位也就白死了。

這個時空差不多,張汶祥這麼仗義又是砍人又是認罪的,湘軍怎麼可能殺了他。方法也簡單在死刑犯中隨便找了一個,替了這張汶祥的死刑。至於張汶祥本人,則改名換姓拿著銀子過好日子去了。這種事情也不稀奇,從清初就有了,叫做斬白鵝,一等有錢有權的人就是犯了死罪定了死刑也不會真死。

如此看來,這大清的形勢已經是吃棗藥丸。說起來好笑,如今吊著大清一條命的,只是軍閥們還沒商量好推翻大清之後的利益分配。

不算傻的人都能看到如今亂世將起,可五代十國亂世的時候,被推舉做皇帝的那都是挨千刀的命。如今軍閥們還不是後世不讀書的軍閥,反而個個是飽讀詩書和二十四史的軍閥,所以做事反而更加小心。

這樣的情形反而是宋海平樂於見到的,如果此時中國跳出一個強人強行統一未必是好事,當然是對宋海平來講。各省自治的路子貌似也不錯,秦掃六國之前,是中國文化和思想大爆發的一個時代,百家爭鳴也是封建史上最輝煌的時代。

至於其後的董仲舒、朱熹之流和先秦的思想家比起來,用四九城的話說,神馬玩意。秦之後兩千多年中國的思想家大約只出了一個心學的王陽明,可心學的精髓知行合一早就被心學傳人丟掉了。

如今南方十省都在五個漢人督撫手中,很快他們就會發現,這片土地上最大的財富其實是人口。種田需要人、做工需要人、當兵也需要人。人口就是一切。

可如果他們在自己的統治區域實施苛政,人口就會自然而然的離開這片土地。到時候就會出現越壓榨越是得到的少的惡性迴圈。直至統治者幡然醒悟或者無力維持自己的軍政府為止。

現在可不是給朝廷做官而是給自己以及子孫後代做官管理地方,不怕他們偷懶耍滑或者大肆搜刮。這就像天子無私財一樣,現在的總督就好比家天下的話事人。

此時,朝廷和英法侵略者的談判,有一搭沒一搭的正透過美國人進行,英法對大清既然敢派兵抵抗侵略,海軍陸軍還都全殲了這種事英法侵略者簡直不能忍,作為整個世界大哥二哥的英法侵略者要求我大清必須的無條件投降,另需要拆毀炮臺、交出鐵甲艦隊等武器,賠款幾億兩白銀自然也是應該的,割讓土地也要考慮。還有戰犯,包括鹹豐在內必須得到懲治。

總之,戰場上沒有得到的,英法想要從談判桌上弄回來。

可惜現在大清還沒讓人打成缺心眼,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大清也絕不給。尤其是聽到英法這個態度之後,大清透過美國人提出了反條件。

第一,英法聯軍應無條件向我大清投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