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生於亂世,仁善不能解決問題,如今的大秦,只有以戰止戰才能讓天下太平。”
陰嫚這般激進的思想,完全不符合扶蘇的認知,也超出了他對這個香軟軟萌妹妹的瞭解。
扶蘇第一次知道,陰嫚對自己的評價竟是如此。
身為長兄,是他做的不夠好,沒有做好弟弟妹妹們的榜樣,這讓他有些羞愧。
陰嫚哪裡會看不明白扶蘇的心思。
看看,看看,好好的如玉少年,被淳于越那老匹夫給教成什麼樣了!
趙高矯詔罪大惡極,淳于越也要沾上一半罪孽。
扶蘇這樣的人,說白了就是道德底線太高。
遇事總在自己身上找問題,這樣的人一般都會內耗嚴重。
他雖一心為國,可他的思想已經先一步被腐儒禁錮。
太過溫和的人,如何能坐上那個位置?
扶蘇需要打破禁錮,接受新的思想。
她一定要讓這些,教壞扶蘇的儒生付出代價。
贏陰嫚覺得,父王想要長生不老,很大機率就是覺得扶蘇被教的不堪大用,大秦沒有個合格的繼承人。
說他追求長生是為了自己?
不,始皇的格局不會那般小。
陰嫚重新組織了語言,繼續勸說:“兄長你很好,真的很好很好。
可作為大秦的長公子,卻不能一味的好。
兄長可知,實力永遠是維護正義的基礎,強軍才是國家真正的後盾。
赳赳老秦集六世之餘烈,父王寧背一世之侵略罵名,是為了讓子孫萬代享福。
這叫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仁善是君子的底線,卻不能是大秦長公子的行事準則。
大秦以武立國,兄長如今卻缺少了這股子熱血果決。
請兄長暫且小心儲存好你的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