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與大娘娘大罵兩王狼子野心,感嘆自己大勢已去,又驚又怒。
此時有人提出,宗室不止有兩王,何不召回禹州趙宗全回來護駕?
最起碼,比起難以控制又謀逆的兩王,趙宗全是個安分的。
官家無奈之下,只能密旨,派人送去禹州,只是內心明白,現在下旨只怕是來不及了。
禹州遙遠,遠水難救近火。
趙策英等的就是這封聖旨,無詔回京等同謀逆造反,有了名正言順的藉口,他們便是清君側!
煙花綻放,城外早已集結的禹州軍, 一舉沖進內城,直取皇宮斬殺兩王。
官家看著如此迅速趕來的禹州軍,哪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都說趙宗全是個安分的。
呸!
安分到早已來到城外,城內卻無一人知曉?
可恨他沒有兒子,才讓這些狼子野心之輩覬覦皇位。
趙宗全雖然也來了京城,可他並沒有進城,他那膽小的性子,確實是個安分的。
只是他有個大逆不道的兒子……
官家經此一遭,身心俱疲,當天就臥床不起。
在群臣聲聲立太子的請旨下,心灰意冷的下旨,立趙宗全為太子。
趙宗全絲毫沒有,被這個從天而降的驚喜沖昏頭腦,他自覺不是那塊當官家的料。
若他真的霸佔著官家的位置不放,他那大逆不道的兒子,估計會立馬將他趕下臺去……
別懷疑,以他兒子的霸道性子,是真的能幹出這樣的事來!
再說官家死了,還有個大娘娘,這女人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不然管家怎麼會一個孩子都把保不住?
他對官家沒有絲毫的不敬,老老實實的送走了官家,這才登上了皇位。
不過這個皇位,他也只做了一日,便禪位給了兒子趙策英。
如今的宋朝財政虧空達1750萬兩,財政早已入不敷出,在對遼、西夏的戰鬥中也常有敗績,邊境不穩,朝廷內憂外患。
趙策英經營了幾年的勢力,順著改朝換代的時期,進駐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