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三國之靈謀天下> 史料蒐集:江夏郡、荊州、揚州、益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史料蒐集:江夏郡、荊州、揚州、益州

江夏郡:兩漢皆治西陵縣今武漢市新洲區境內),屬荊州刺史部。亦有前漢治於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後漢治於西陵一說。

西漢末年江夏郡領十四縣:西陵、竟陵、西陽、襄、邾、軑、鄂、安陸、沙羨赤壁之戰)、蘄春、鄳、雲杜、下雉、鐘武。

東漢時省襄、鐘武二縣,增置平春縣、南新市縣。

漢代的荊州範圍

西漢有十三州及司隸,十三州分別是幷州、冀州、幽州、青州、兌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其中的荊州刺史部即是九州之一的荊州。荊州∶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

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定襄陽、章陵二郡,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

漢代的揚州範圍

西漢的交州在十二分野中被劃歸九州中的揚州。

揚州∶九江郡、廬江郡、六安國

會稽郡蘇州)、丹揚郡南京)、

豫章郡南昌)、南海郡嶺南地區)

鬱林郡、蒼梧郡廣西)、交趾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

東漢建安十八年曾經重新分置全國所屬九州州域,原屬揚州的嶺南地區被分屬荊州、益州梁州)。

州治歷陽安徽馬鞍山和縣),末年移至壽春在今淮南市)

丹陽郡,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更秦鄣郡為丹陽郡,郡以境內丹陽縣而名。漢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轄今安徽宣城市、池州市、銅陵市、蕪湖市、馬鞍山市、黃山市,江蘇南京市,浙江杭州市、湖州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區。

廬江郡,古代郡名。治在番陽今江西省鄱陽縣),轄今天的安徽省銅陵市、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鎮市、上饒等市。漢置,郡治在今安徽廬江縣西二十裡。漢末徙治,在今安徽潛山縣。

益州,中國古地名,漢武帝設定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範圍三國時期)包含今四川川西部分地區),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cd。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刺史部,四川地區為益州部,州治在雒縣,在後來的幾百年時間內,先後分置蜀郡、犍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建寧郡、永昌郡、漢中郡、廣漢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東郡、益州郡等郡,下轄146縣,屬蜀地。位於今四川、貴州、雲南及陝西漢中盆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