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盛世凰謀:天妃> 第793章 硬碰硬,等著他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93章 硬碰硬,等著他來! (4 / 5)

現在南梁滿朝文武最擔心的就是和大胤邊境上的衝突無法善了,本來還指望著能講和,現在既然掌權的蕭樾傾向性明顯,那就真的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了。

可是帝王登基,是一件必須得要慎之又慎的事情,各環節都務必做到妥善隆重,最後商定之下還是卡在了最後的期限,再多等一日,容禮部和鴻臚寺方面去儘量準備各項相關事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同時,也正式頒了詔令昭告天下。

新帝繼位的具體事宜敲定之後,這件事就等於是沒有懸念了。

禮部尚書和鴻臚寺卿從御書房裡出來的時候就迎進了等在外面請求面見梁元軒的兵部和吏部尚書。

那替身為了要穩定局面,自然也是要籠絡人心的,不好無緣無故的拒不見面,只能將兩人讓了進去。

而這兩位則是因為聽見了大胤方面拒絕講和的訊息,憂心之下才過來尋求息事寧人的辦法的。

這位太子殿下歸朝已有十來天,因為宮裡在辦喪事,又留下了王皇后的一堆爛攤子,所以整個局面都有些混亂,大家也都儘量睜一隻眼閉隻眼的糊弄事情,而現在大胤方面明確表態不肯妥協,這事情就不能再繼續避而不談了。

於是,還是兵部朱尚書先出面開的口:“太子殿下,陛下才剛剛駕崩,舉國哀慟,正是民心不穩的時候,臣等思來想去,此刻還是要儘量避免干戈才好。雖說當初任劍銘衝動出兵也是事出有因的,可歸根結底,當時那件事也是他擅做主張,私自行事的。如今陛下派去講和的心腹沒能談妥,是不是因為我們避重就輕的態度惹了大胤那位坐鎮元洲城的晟王爺不滿?如果真的要消除誤會,怕是少不得咱們還要拿出一個明確的態度出來了。”

南梁邊境那位主帥任劍銘之所以出兵攻打元洲城,實際上是周暢源用太子的密令誘導的。

究根結底,始作俑者就是這位名義上的太子爺。

這一點,周暢源和替身都很清楚,所以他們把持了朝政之後就故意避而不談,從來說過要將任劍銘叫回來訓話。

朝臣們心中則是對任劍銘的衝動行事很是不滿,只不過前面因為新君還不曾登基,朝中又是這個亂糟糟的局面,大家就都埋頭當鴕鳥,儘量的規避這個問題。

現在是眼見著不能再視而不見了,所以幾個人商量之下,就選了這兩位尚書前來試探太子口風。

這替身又哪裡聽不明白兩人的意思,當即就冷了臉,反問道:“二位愛卿這又是何意?我朝的皇儲他們大胤境內死於非命,這是何等大事,本來就該他大胤給一個說法的。任劍銘先斬後奏,確實不合規矩,但至少這是彰顯了我朝的態度和骨氣,縱然他行事有所不妥……你們這是想讓本宮將此等熱血忠良之士推出去做祭,來博取大胤人的好感麼?”

任劍銘也不蠢,當初那件事做完了之後,他甚至都沒有請命回來給梁帝奔喪,為的就是掌握住軍權,間接保命,以防宮裡這位出爾反爾,拿他當替死鬼。

“殿下此言言重了。”朱尚書兩個也料到了差不多會是這麼個結果,要不是實在無計可施,也不會主動找上門來出主意,這時候互相對望一眼,也只能是無奈,“臣等也都十分佩服任將軍的勇武,只不過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初只是因為太孫殿下喪命在大胤境內,但是迄今為止也沒有證據證明太孫的死就是大胤朝廷方面的人所為,臣等只是覺得冤家宜解不宜結,與其雙方兵戎相見,莫不如還是先當面見過,互相講和試試看。微臣不才,願意擔當辭任,往大胤求見那位晟王爺,只不過為表誠意,任將軍作為當事人,只怕也得請他一併出面。現在李相也還被扣在大胤人手中,不瞞殿下您說,他家的老母和夫人最近幾乎是日日都到臣等面前哭訴,想要求見殿下,請殿下出面跟大胤方面要人的。”

好歹就是沒直接說,如果開戰,自家這邊絕無勝算的。

南梁壓著大胤多年,只在這數年間形勢急轉直下,卻要忌憚起對方,其實說到底,這種局面在誰看來都會覺得憋屈。

如果還有別的辦法,朱尚書也不願意這般妥協的。

可是權衡利弊,確實唯有講和,才是對舉國上下都好的。

假的梁元軒又如何不知此時局面棘手又難辦,但是這些事卻不是他能應付解決的。

這會兒周暢源又不在跟前,他不能直接駁斥朱尚書二人的提議,就只能打馬虎眼:“大胤方面的態度你們都知道,這件事也不是想當然就能解決的,本宮也知道很是對不住李相極其家人,此事……本宮會慎重考慮的,暫時先緩一緩吧。”

他這明顯是個推諉的態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