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氣呼呼的在一旁坐下,這時候的劉氏,肚子還不顯懷,“初夏她爹,我知道你孝順,可也不是這樣的,你孝順爹孃,可爹孃對我們呢,對我就不說了,可今天還和孩子動手,這還是你在場的情況下,要是我們不在場,會怎麼樣,娘不把我當回事就算了,可初夏是她孫女,你瞧她話說的多難聽。”
張安民是寧願自己受委屈,也不願意讓孩子受委屈的人,劉氏這話算是說道了張安民的心上,頭上的那道紅印還沒消呢,“這住在一起能有什麼辦法,你放心,我會和娘說的。”
“你和娘說,她能聽你的”,劉氏是最清楚蔡氏了,“說出來初夏她爹你也知道,在這家裡,你也知道兩老對我們的態度是如何的,我也就是平時忍著,反正很多事情眼不見心不煩,可現在又是逼著我們拿銀子,又是搶布料,又是動手,如果我肚子裡到時候生出來的是一個女兒,娘能有好臉色?”
張安民其實一直知道兩老是有偏心的,可是敦厚的他卻從來什麼也沒有說,慢慢的也就演變成了現在這樣,今天蔡氏動手搶布料,打孩子確實讓他寒心了,他們夫妻倆可是連初夏的一根手指頭都沒有動過。
“那能怎麼辦?”
“孩子她爹,要不咱分家出去單過吧”,劉氏道,其實這些都是初夏前些日子在劉氏耳邊說的,張安民這個人什麼地方都好,就是太孝順,太重兄弟情,可“愚孝”不是什麼好事,對待張安民這種人,就要摸到他的軟肋,對症下藥,轉變他的思想,而作為分家的支撐,就是劉氏手裡的那幾十兩銀子。
而對比於上一次,這次張安民的態度則就有明顯的區別,“這再沒有多久就要入冬了,分家,先不說爹孃同不同意,就算同意,分家出去咱們肯定連鍋碗瓢盆都沒有,咱又沒銀子,這事等以後再說吧。”
劉氏還要再說話,初夏連忙嗷嗷叫了兩聲,把劉氏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初夏要的效果達到了,張安民的態度有很大的變化,但至於分家,按目前的情況來說,一時半會還分不了,那麼劉氏再說下去就沒有必要了,再萬一把銀子的事情說出來就不好了。
“娘,我有點餓了”,初夏說。
“這還有一會才吃飯呢”,劉氏道,又想起了竹簍下面的糕點,拿出來取出一塊給初夏,“你先吃點這個。”
幸好糕點藏的好,不然估計又沒了,初夏接了一塊,見劉氏和張安民沒動,便給她們一人拿了一塊,“爹孃,一起吃。”
“你和你娘吃吧,爹不餓”,張安民道。
初夏踮著腳往張安民嘴裡送吃的,“爹,吃嘛吃嘛,你要是不吃,我也不吃了”,同樣的招數,哄著劉氏吃了,初夏知道,要不是這樣,她們兩肯定不會吃,都是留給自己。
最後初夏吃了三塊,剩下的被劉氏給收了起來,吃完抹嘴才發現,這明明是說買給劉氏吃的,基本都被自己給吃光了,汗!
把繡荷包的事情也同劉氏講了,母女倆算了一下,除去成本,每個荷包的利潤可以達到三十文左右,利潤還是可以的,只是這布料被蔡氏拿走了不少,只好用還剩的布料先做著,等後期再去買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