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頓早餐總共花了四文錢,吃完飯後,劉氏就打算去其他的鞋店問問,然後再去布店裁點布料,購置些生活用品。
石頭鎮的東邊有一大塊區域,叫石集市,是專門提供給周圍村子的村民兜售貨物,賣閑貨的地方,有點類似於夜市,裡面大多數都是附近的村民拿著自家産的東西或者是水貨、山貨在出售,平時的人不算少,今日正好碰上了趕集日,剛好村民都趁著這個日子過來了所以人很多,初夏也被這邊的喧囂給吸引了過來。
“娘,那邊是什麼地方?咱們去看看吧。”
“那邊就是賣一些雜貨的地方,你去那邊幹什麼,別東張西望的,跟著娘,等娘把鞋賣了,給你買糖糕。”
三人又進了另外的幾家鞋店,有的店瞧不上這種鞋,有的店雖然收,但價格也不高,三人碰了一鼻子灰。
“早知道就把鞋賣給王掌櫃了”,劉氏想著雖然這鞋要不然還是回去求求王掌櫃。
張安民開口道:“要不然我去王掌櫃那裡說說看。”
“那當家的你去說說看,那王掌櫃也和咱做過幾次交易了,雖然這次價錢給的低,但好歹能賣點錢。”
“爹,娘,咱不回頭去找那黑心老王了,說不定又得壓價了,孃的手藝這麼好,我就不信賣不出去,誰說鞋子一定要賣給鞋店了?”初夏聽見劉氏要回頭去賣鞋,趕緊阻止。
“那不賣給鞋店,那咱賣誰呀?”
初夏拖著兩人來到了剛才看到的石集市,指著裡面來來往往的人,“賣給他們。”
張安民和劉氏兩人對望了一眼,有點不理解,初夏解釋道:“我的意思是,咱家也可以和那些人一樣,搞個攤賣鞋。”
張安民有的時候也會從山上打些野味或者編些竹筐什麼的來賣,這裡大多都是賣這些的,基本上沒看見有說賣鞋的,要買鞋,基本上都是直接去鞋店,哪裡有在這裡賣的?
“那裡哪是賣鞋的地,你看看有誰賣了?”劉氏說。
“爹,娘,沒人賣,咱們就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又不會吃什麼虧,只是會浪費點時間而已,咱們就試試吧”,初夏撒嬌。
雖然不知道初夏說的吃螃蟹的人是什麼,還以為是這丫頭想吃螃蟹了,張安民想了下,摸摸初夏的頭,對著旁邊的劉氏說道:“要不,咱聽孩子的試試,你們倆在後面休息,我在前面賣。”
這裡的攤位都是要收錢的,有固定和臨時的,張安民付了一文錢,買了個臨時的攤位,將包裹開啟,把外面的麻布鋪在地上,將鞋一雙雙擺好,路過的人看見新出來的攤位,有的伸長脖子看了一眼,發現是鞋後沒有興趣的將目光調轉,看向別的攤位。
攤位支起來半個時辰,只有路過的人中偶爾有些人掃幾秒,還沒有上前詢價的,張安民守在攤位前,而初夏和劉氏則在後面的樹墩下坐著,初夏觀察了下,這樣下去不行呀,估計天黑也賣不出去一雙,看來自己得想想辦法。
“賣鞋啦,賣鞋啦,超級便宜舒服方便幹活的鞋,自家手工做的,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大家可以過來看一看”,初夏站在攤位前叫賣了起來。
以前為了掙零花錢,她曾經做過促銷員,遇上節假日,超市裡的促銷小妹都能組成一支足球隊,為了賣更多的商品,她們得賣力的吆喝,將別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當然,吆喝的話也是重點,裡面暗藏玄機,這是她長久實戰經驗總結下來的。
就像她剛才的吆喝,也不是隨便亂喊的,來這裡賣東西或者逛的,大多數都是不富裕的農家人,對他們來說,東西一定要便宜,其次,農家人得經常做家務或者下地幹活,腳上的鞋子對他們而言,要舒適也要方便他們幹活。
張安民看著初夏在這邊吆喝叫喚不太像樣子,畢竟是個小姑娘,剛想讓她不再吆喝,這邊就有人被初夏的吆喝聲給吸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