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斬邪> 第三百六十五章 狀元看牛,進士種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六十五章 狀元看牛,進士種田 (1 / 2)

陳三郎並沒有離開梅花谷,他當然不會兩手空空就此離開。

梅花谷的情況有些特殊,並非尋常的隱士那麼簡單,而是依附梅花社,形成了一個整體,如同機構一般。

一般意義上的隱士,結廬而居,加上僕從,也就三五人罷了。真正的隱士就一個人,做通了他的工作,便算完成任務。

可現在梅花谷裡,稱得上士子的就有數十人之多,彙聚而居,互相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關系,有的是世交友朋,有的是遠方親戚,有的結交為秦晉之好……

有關系,就有糾葛,不管哪個家族,都難以單方面下決定。因為他們早就有約定,要團結一致,彼此呼應。有事情,務必先攏聚在一起,商量討論,然後再做章程。

現在陳三郎來請人出山,便是一件大事,牽涉頗大。

請人,實則上就是說服人。如果說服一個人相對容易,那要說服一群人就相當困難了。

這還是一大群有閱歷有名望的知識分子,更是難上加難。

至今為止,陳三郎真正費了心思去招募的,實則只有周分曹一個而已。周何之與宋志遠兩個,都是被形勢所迫,自然不用耗費多少口舌工夫。而周分曹,也是登門了兩次,這才將其說服,跟隨到了涇縣。

聚人,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很多事情,都必須先聚人起來,方能成行。

說實話,現在陳三郎的境況比起在涇縣時,並未好上太多。涇縣縣令一職名正言順,有欽命加成,還有一柄尚方寶劍。可眼下身份卻是有些尷尬,從官面角度上看,他離開涇縣,始終有些不明不白。正常程式來說,下一步章程應該是入京陳述經過,再由朝廷定奪。

但他倒好,拐個彎,跑到雍州裡來了,還佔了個府城,這就顯得耐人尋味了。

雖然說朝廷對待雍州放任自流,只要佔了地方,上了奏摺,便能當官。問題是陳三郎的身份敏感,當今皇帝又病重,難以理事,這就變得玄妙起來。如果朝廷準了陳三郎的官,便等於開了一個頭,如果別的州域的官員也跑到雍州來,又該如何對待?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朝廷對陳三郎的態度,會不會看揚州元文昌的臉色行事?

石破軍已反,在這關鍵時刻,若惹得元文昌不高興,反將起來,這等責任誰能背負得起來?

相比之下,為了國家大義,顧及全域性,從而犧牲陳三郎一個,倒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這就是陳三郎決定不去中州,入京城的一大主因。他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別人來審理。不管是進中州,投奔李恆威,還是入京城,覲見聖上,只要過去了,他都將失去自主的權利。

只有轉道進入雍州,才是最好的選擇。一如鳥出囚籠,魚遊大海。起碼至今為止,都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選擇,真是件莫測之事。

那現在,就看梅花社的人的選擇了。

陳三郎背負雙手,在谷內隨處漫步。身後親兵跟著,親隨背負的禮盒先前已經交了一部分給陸景,還剩下不少,就看有沒有別的合適的人可以送出去。

梅花谷也不算大,他們一行人所到之處,都引來不少人觀望,低聲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看得出來,這些人已經搬遷進谷內有一段時間,不少地方都開闢了地,種上菜蔬;還有些地方建立起圍欄,裡面養著豬羊,甚至還有牛。

陳三郎現在就站在牛欄邊上,看著那頭養得肥壯的大水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