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放榜的流程其實與鄉試大同小異,區別只在於放榜的地點,以及榜上提名的意義不同。
貢院,以“貢”為名,上貢之意,一躍便是天子門生,青雲直上;金榜,嚴肅意義上,唯有殿試的榜單才能稱為“金榜”,鄉試童子試那些都屬於低層次的,不配稱“金”。而只要會試考中,便等於是透過殿試了,差別是名次的問題。
會試放榜,渠道頗多。最先通報的,是快馬捷報,到舉子所住的客棧裡報訊;然後輪到在貢院大門外張貼完整榜單。
這榜單會抄寫成多份,在長安各大衙門,以及城門醒目處張貼;然後發放到各州郡去、各府城去、甚至各縣城的縣衙也得張貼,從而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
金榜題名,舉國皆聞,便是這樣的意思。
在通訊蔽塞的古世界,如此做法基本便是官方極致了。
清晨,微寒的晨風吹拂,貢院附近的數間客棧早已是大開門市,坐滿了翹首等待捷報的舉子。由於貢士取足額三百人,人數頗多,故而捷馬快報會很早就從貢院賓士而出,比較緊湊。
在等待之際,舉子們就吃些早點,先填飽肚子,還能緩和一下情緒。
“得得得!”
突然之間,遠方街道便傳來快馬疾馳的聲響,是如此清晰,牽動人心。
轟!
下意識地諸多舉子便沖了出去,來到客棧外傾聽——在整個科舉考試的過程中,其中童子試是敲門磚,鄉試是門檻,會試則是登堂入室。每一關隘,都極為重要,都能讓考生們魂牽夢縈。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在今日。
“會試捷報,恭賀名州臺城懷縣舉子周諱谷老爺高中今科貢士第三百名……”
洪亮的叫喝聲起,揭開了會試放榜的大幕。
客棧中,葉藕桐左顧右盼,硬是沒有發現陳三郎的身影。其實昨晚他就開始找陳三郎,但問過客棧的人後,都說沒有看到陳三郎回來。
葉藕桐不禁有些呆眼:會試放榜形式多樣,舉國皆聞,捷報最後還會直接遞交到舉子家裡。如此多層次高密度的通報,基本不會存在考中者漏了的情況。所以說,其實就算舉子已經離開了長安,但只要他有所關注,便會知道自己中不中。
不過慣例,舉子們都會選擇等在客棧中,第一時間聽聞自己考中的喜訊,並與別的舉子分享高中之喜,怎麼會在如此重要的關節裡頭缺席,沒有現身呢?
當下陳三郎不見人影,葉藕桐首先想到的是:他會不會出事了?
……
三月的涇縣,山清水秀,芳草茵茵,一派大好春光景象。
“鳥兒雙雙,比翼齊飛,實在令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