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不寬,人多起來更顯窄,擁擠著,頗不好受。好在這一段路不長,不用多久就登上半山腰,前面一片開闊,古樹林蔭間坐落一座寺院。
朝山寺規模不大,一間正殿,兩間偏殿。正殿裡頭供奉著佛像,受人香火;左邊偏殿是廚房,有齋飯供應——當然得付錢;右邊偏殿則是寺中僧侶的住宿之處,還有客房兩間,給有需要的香客留宿——依然得給錢。
邁入正殿,迎面而來一扇石料影壁,雕刻著山水鳥蟲,風格淡雅。左右兩邊,牆壁留白,則是提供給文人騷客們題詩寫詞的地方。
許多勝地景點都設立有這樣的地方,但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夠在上面信手塗鴉的,必須小有名氣才行,而或寫出來的東西質量很高,才能留在牆上。否則剛寫完,就會被人刷掉。
右邊牆壁上寫著數首詩詞,有七絕、有七律,內容尚堪一讀,僅此而已;左邊牆壁大片留白,只得一行字,筆墨酣暢,顯然作者在書寫之際喝了幾盅酒,酒意烹靈感,興起走龍蛇。
光是這一手字,已足以讓人贊嘆不已,當為名家手筆。
駐足圍觀人數最多的就是這邊,可以用“觀者如堵”來形容,個個看客青衫儒巾,文質彬彬,欣賞字句時非常投入,有些人還情不自禁地搖頭晃腦著,輕吟出聲: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好字,好對啊!”
“三年無下聯,不愧是絕對。”
“分曹公大才。”
諸人嘴裡嘖嘖有聲,嘆為觀止。
陳三郎擠不進去,就在外面看了看,微微一笑:“華叔,我們出去吧。”
華叔一愣:“少爺,都來到寺中了,怎能不拜一拜,求佛祖保佑前程。”
陳三郎呵呵一笑:“拜的人太多,佛祖很忙,都不知道該保佑誰,我們該還它一個清淨。”
華叔聽著,腮幫子都鼓起來了:“少爺這話說得不正經。”他堅持著,一定要去上香。
陳三郎沒法,就隨他來到香火嫋繞的殿上。
一群人從裡面出來,兩邊遭遇,面面相覷。好巧,不正是秦羽書嗎?身邊跟著四五人,都是南陽學院計程車子。
“哼!”
秦羽書見到陳三郎,面色一冷,直接拂袖而去。
華叔嘆了口氣:“少爺,你得罪人了。要不我備份厚禮,送過去打點下?”
陳三郎一擺手:“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華叔心裡又是嘆了一聲:少爺還是年紀輕,不懂交際經營之道。老爺那會兒可是八面玲瓏的,才能把生意做開。
上完香出來,圍聚在牆壁下的人群有增無減,氛圍十分熱烈,原來是秦羽書走到牆壁前,舉著筆,要對上這個絕對。
秦羽書交遊廣闊,友朋很多,這時候在場的都紛紛為他打氣加油,又有些毫不臉紅地吹捧著,言下之意,不外乎說“能對上此對的,非秦羽書莫屬”雲雲。
聽著吹捧,秦羽書非常享受,無奈文思凝結,原本想好的一個下聯經不起推敲,根本拿不出手。於是只能舉著筆,猶豫不決,始終落不下去。